Again: 上海男生顺利地完成了英美两大高考玩进了普林斯顿WITH (全额奖学金?)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brightsea 于 2006-2-01, 08:53:09:

WITH 全额奖学金。


文章指出:
。。。
彭英之在复旦附中理科班里并不出类拔萃,处于平均水平,
。。。

-------------------------------------------------------------------------------------------------------------------

三“魔法”叩开世界名校大门

2006年度美国大学排行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提前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世界顶尖学府剑桥大学最著名的三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申请表,曾为复旦附中学生、现在英国七橡树中学(Sevenoaks)求学的彭英之同时赢得了这两所世界名校优厚的入学待遇。最终,彭英之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如同哈利·波特一样,正在英国寄宿高中当级长的彭英之也凭借自身独有的三大"魔法"打动了普林斯顿大学和剑桥大学。

自我素描

性格:幽默、自信、好学爱好:读书、旅游、体育、跳舞、吹长笛

所获奖项:2004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2005年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奖、2005年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

人生格言:人生就是选择人生梦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一大“魔法”:选择挑战

彭英之认为是他选择挑战的个性博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青睐。

“我觉得成绩单足够证明我的学习成绩,不用在个人介绍中详细介绍了。”彭英之与一些申请学生不同,他并没有在个人介绍中大书自己出类拔萃的成绩,而是回顾自己短短17年的经历,把自己最真实的个性———选择挑战呈现给普林斯顿大学。

彭英之初中就读于上海名牌学校———上外附中,但在初三时他毅然放弃了直升进入上外附中高中部的机会,参加四校联考考上了复旦附中,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让众人大跌眼镜的跳跃。可彭英之在复旦附中理科班才读了短短一年后,他又去了英国念高中,因为他想在一个不同的文化中陶冶自己。他同时十分感谢复旦附中对他这种选择的理解。在英国读了一年高中后,彭英之又利用业余时间准备了美国高考的全部内容,在英国同学的不理解眼光中再一次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起了挑战。在一年之内,他克服了语言障碍及文化障碍,顺利地完成了英美两大“高考”。

“我认为世界上还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可以去看,我想去其他地方领略一下。”彭英之表示心里总有一种潜在的声音在催促他选择挑战。他也认为现在的学生要能够自己作出选择,这样在社会上才不会迷茫,尽管这种选择也应该争取家长的理解。而普林斯顿大学在录取通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特别欣赏彭英之的个性。

第二大“魔法”: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

普林斯顿大学在录取通知的电子邮件中也对彭英之参加的课外活动非常肯定。

在复旦附中,彭英之就是一个活跃分子。他担任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率领20个理科班的学生去复旦兰生学校做辅导;他还是班级里的宣传委员、团学联学生科学院干事、英语社干事、寝室室长和层长。短短一年间,他在化学论坛上以版主的身份接受高三学长的难题挑战,还代表学校参加三、四次校际辩论比赛,拿到了优秀辩手奖。

在英国,彭英之还参加了国际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彭英之的机敏让他赢得了海牙国际模拟联合国的入场券,还正式提交并辩论通过了一份关于非政府组织在环保项目中设计、执行、监督的作用的提案。这份提案现在与其它在大会中通过的提案一起被收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图书馆。

此外彭英之参加了羽毛球校队,同时还学长笛,一年内就考出了英国的长笛5级。为了不当“壁草”,彭英之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跳拉丁、国标舞、SALSA,还在学校舞台上一展舞技。

第三大“魔法”:学术能力

作为一所吸引爱因斯坦、冯诺依曼·阿廷等在此从事研究、培养出提出博弈论的纳什的校园,普林斯顿大学对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彭英之赢得英国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奖及化学奥林匹克的银奖。学校对他国际文凭(IB)考试的正式预测是44分的高分,除了英国文学被扣去1分外,他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经济等全都拿了满分。他的托福成绩达到了673分,SAT得了2190分,而SAT2则取得了数理化三门满分的好成绩。

尽管彭英之在复旦附中理科班里并不出类拔萃,处于平均水平,但在整个学校里也属于尖子生。他的知识面很广,他的地理、历史学得特别好。他曾经和同学组队参加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的比赛,一举成为周赛冠军、月赛亚军、季赛季军,还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赛中获得七连冠。而在英国,彭英之的博学多才也给他的监护人和英国同学留下深刻印象。

师生说彭英之:学得聪明,玩得尽兴

在曾任彭英之班主任的李秋明老师的眼里,彭英之是个非常聪明、很勤奋的学生,也比较有开创性思维,班级里搞活动时他总是有很多新点子,他出国后北京电视台还特意来找他再去参加SK状元榜。李老师说,彭英之在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比较高,很清楚自己什么地方弱,怎样来加强,而且由于他经历比较多,比其他同学要成熟一点。

好友邹一梅表示彭英之的理科很好,但他并不是一味做题,而是真正投入地进行科学钻研。有一次他们同时读一本有关费马大定律的书籍,彭英之和她在越洋电话里就费马大定律展开热烈讨论。还有一次暑假,彭英之也很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她,他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想出了用数学方法来分析中国古典数学问题移九宫。

复旦附中的同桌毛宸宇则表示彭英之比较外向,参加的课外活动特别多,办事非常利索,反应也很快。他还是辩论队的核心队员,分析能力很强,往往比别人反应快一拍,只要有他在场,辩论队就能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他的兴趣爱好特别多,经常和他一起切磋羽毛球球艺。

家庭教育:从小注重非智商培养

彭英之母亲表示他并不是天才,但是父母非常注重对他从小进行早期教育。

从小彭母就特别注重对他英文能力的培养,从4岁起就带他阅读上外幼儿英语,看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英语节目《玛哲的故事》,培养他对英文的兴趣,平时鼓励他多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母亲还和他一起做数学游戏,经常做比大小、比重量、走迷宫的逻辑趣味题,培养他的逻辑思维。但彭母并不关注他的校内作业,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彭英之学的语文究竟是H版还是S版。此外彭母还经常把好书买回家。在母亲的影响下,彭英之五年级就看了《苏菲的世界》等,拓宽了知识面。

“我更注重的是对彭英之非智商方面的培养。”彭英之母亲表示,现在一些家长太过功利,太注重孩子的功课而忽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而彭英之母亲特别注意培养彭英之跟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从小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冒险、自己去尝试。彭英之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去问路,打电话订出租车,并自己去店里买东西。彭英之5岁的时候曾和父亲的同事一起去英国,8岁的时候一个人从新泽西坐飞机并在芝加哥转机到爱荷华。与此同时,彭英之母亲也尊重儿子自己的意见。彭英之小学毕业时想去上外附中读书,但母亲觉得这所学校离家太远,是所住宿学校,担心他管不住自己,或因身体不适而病倒,让他考虑一个晚上再做决定。但第二天早上彭英之依然表示要去上外附中读书,并向母亲保证晚上吃饭守规矩,身体不好就自己吃药,最后他顺利进入了上外附中。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