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傅先生的“公开信”。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5-13, 09:48:50:

同给领导人的“公开信”一样,这封信也是属于“不疼不痒”一类的东西。

强调手续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上有效与否,则是另外的问题。这一点上,喂“狼奶”居然没有把“革命”的道理遗传给傅先生一代,也是个很不可思议的问题。所谓“革命”,当然就是对手续的作用否定。作为一个一般原理,“革命”是与合法的手续是等价的、对称的。

在实践层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比如按目前的状况,是成立“权威机构”优先还是确立“责任问责”制度优先?还是要齐头并进?这显然要比强调手续要有意义。当然,以傅先生的聪明程度,一句这不是本人的职责也就给打发了。

如何判定造假、伪造、篡改等的“不端行为”?不能只讲美国人有条例、给个参考文献就了事了吧?如果这样的话,何苦又洋洋几千字来说明呢?显然,司、魏对这些词汇的概念并不明确,包括多数的观众,也不清楚。学术的具体内容大众可以不理解,但得出某个结论的道理是否要对大众说明呢?比如,米粒根的电子的电荷测量实验,具考证,发论文时,2/3的“不漂亮”的数据都被取消了,只用了实验结果中的1/3的漂亮数据。其实验结果,在当时除了作者的“信念”之外,恐怕没有什么其他的保证。对这种事例如何判定呢?这才是需要教授们向大众解说的。

不发表具体的意见,是国人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被傅教授们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国人的悲剧在于:不能成为意见的愤青见解贼多,而应该发表见解的教授们沉默。不要以为发一个“公开信”,就可以摘掉这顶“沉默”的帽子。这两封信,除了饶舌的感觉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值得评论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