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杂谈] 洛基的鬼城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habpi 于 2006-4-30, 19:16:36:

洛基山脉(Rocky Mountains)富存矿物。金银等贵重金属在印加帝国的时代就广为开发,后来也成了欧洲入侵者窥觑的对象。而在美国境内,洛基的矿物开采多开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先是加州的淘金热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移民,许多寻矿人继尔进入到Oregon,Idaho,Colorado,Washington和 Montana辖区。而后美国内战结束,西部铁路开通,新兴的帝国得以对荒蛮的西部加速开发。于是能现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围绕矿点形成的城镇。随着矿点的枯竭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多交通不便的城镇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乃至破败荒芜。今天的洛基山脉沿线便有许多这种无人居住的废弃的鬼城(ghost town)。

这些城镇的凋亡映衬着美国西进时代的结束。西部精神是美国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西进的先行者们筚路蓝缕,出生入死,追寻着野性和自由。然而这个历史时期带给土著印地安人的是衰落和死亡。这个西部的故事无法无天,荡气回肠,血泪交溅,扑朔迷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蒙大拿的维城(Virginia city, Montana)。1863年,在南北战争期间,一群南方人在该地发现了金子,继而建立了这个城镇,当时尚属爱达荷(Idaho)辖区。该镇迅速膨胀到上万的人口,包括一千多名华人。(这个比例与当时的加利福尼亚相似。爱达荷辖区当时的总人口估计在四万左右。)第二年蒙大拿辖区成立后,维城一度成为首府。

维城成立后没有警力,居民联保(Vigilant Committee)以维持治安。当时有四个杀人越货的大盗被抓获,公审处以绞刑。他们的坟墓仍在维城的南坡上。神秘的符号“3-7-77”以草根正义的形象出现。今天,没有人知道这个符号的确切含义。一种解释是:一旦这个符号出现,案犯必须在3小时7分钟77秒内消失掉。也有解释作当时的坟墓的三维尺寸标准:3呎宽、7呎长、77吋深。今天的蒙大拿的公路巡警的标志中仍嵌有这个“3-7-77”的符号。

维城的华人社区曾颇有规模,建有一座两层的中式庙堂,在当时的美国极为罕见。种族冲突,在欲望和暴力的催化下走向悲剧。中国大庙毁于一场大火。

维城吸引来的人口对以狩猎为生的土著印地安人也形成了巨大压力。沿着黄石河时有血案发生。矛盾升级,开始了大规模的印地安战争。数年后在蒙大拿东部,美利坚合众国轻骑兵七部在名将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的带领下纵马闯营,竟在Lakota和Northern Cheyenne 两个印地安部落的刀下全军覆没。尽管土著天数凋零,历史的大戏剧中从此平添一幕。

浮矿采尽,州府搬迁,到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维城已然废弃,沦为兔窟狐穴。直到二战后,民间和政府联手维护,把维城发展成了一个文物和旅游景点。游客得以一睹历史封存的一百多年前的西部风貌。

然而众多的其它鬼城,没有维城这般人气,渐渐地在严冬酷暑的循环中腐朽。

虽然西进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的美国历史,洛基山脉的个体矿业经济只是六十到八十年代的一时喧嚣。开发者们面对着种种生存危险:鲜有人类文明的地理疆域,稀少的给养医药,无处不在的暴力……然而在荒蛮的前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不管你来自纽约、爱尔兰,还是中华帝国。这种硬朗的西部精神,在十九世纪末期消失在大规模的工业化之中。

十九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是华人移民美国的第一期。洛基的鬼城中存留了许多广东人的遗物。与大众印象中的苦力不同,这些先行者们大多是自由和独立经营的劳动者。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是很成功的。在1855-70年间,经旧金山汇住中国的金额,按今日价格有十亿美元之巨。然而接下来的排华运动,使得华人成了鬼城的第一批游魂。

在爱达荷西南部的艾城(Idaho city)也是一个与维城同时出现的淘金城镇。在开始的二十年中,艾城形成了一个繁荣公正的社区。法庭记录表明,在所有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华人胜诉的比例与其他种族相当。但在八十年代期间,受到工业化开采和排华法案的双重冲击,三分之二的华人离开了。没有新增人口的补充,留下的人慢慢地老去。在后来的岁月里,一批华裔老人顽强工作,相互支持,不曾领过社会救济。他们中最后一个死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少数华人在艾城成家生子。他们的后裔,生而为美国公民。李洛(音,Loke Lee)是他们中的一个。到1906年,李洛决定举家迁回中国的时候,他已是富甲一方的望族,儿孙满堂。小辈们极力反对回中国。到启程那一天,十八岁的长孙女,阿乔(For Cue Di Sang),藏起来不肯走,最后被大人拖上了马车。对李洛来说,祖国毫无疑义是中国。他渴望回到广东老家,叶落归根。

李洛没能再看到故乡。船到香港时他就病故了。家族剩下的人回到了大陆,战乱动荡的大陆。正当两代人为何去何从争吵时,阿乔的弟弟被绑匪劫走,历经数年才逃回家中。孙辈的人一致决定返回美国。这在那个排华势力强大的年代不是易事。大姐阿乔决定把最小的弟弟先送过去。在艾城的美国朋友们鼎力相助下,小弟在1922年返回美国,定居在西雅图。

阿乔此时已经成家生子,教英文来支持家庭。在一个民不聊生的年月,家庭的财力很快耗尽了。远在艾城的朋友们时时慷慨解囊,给他们救济。阿乔也请人寄来艾城的报刊。对她来说,开放和平、欣欣向荣的艾城是她的故乡,美国是她的祖国。

在三十年代里,阿乔和她的美国朋友们再次开始为她的其他亲人办理移民。然而中日战争爆发,阿乔和家人不得不在贫穷和混乱中逃难。远方的美国朋友仍然给她们寄钱,直到珍珠港事件后两岸彻底失去了联系。

战后的阿乔生活在香港,又与美国取得了联系。她仍然梦想回到美国。当年的豆蔻少女此时已经成为一个花甲老妇,再也无法达到自食其力的移民要求。1968年,八十岁高龄的阿乔在香港去逝。她与爱达荷长达六十年的通信就此结束。

1970年,一个美国女子Florence McClaren到香港旅游,遇到了一个姓张(Paul Chan)的导游。张告诉McClaren他的母亲阿乔是美国人。得知McClaren来自爱达荷,张很兴奋地问:
“那你知道艾城吗?”
“知道。”
“很繁华的地方,有一家银行?”
“艾城现在已经是一座鬼城了。”

[文中关于Idaho city的故事参考了Zhu, Liping. A Chinaman's Chance: the Chinese on the Rocky Mountain mining frontier.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1997.其余参考资料恕不一一列出。如有不确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请到Rockies' Lounge 浏览插图版本及其他内容。
Rockies' Lounge (RL,洛基的客厅,http://rl.rockiestech.com)是一个小圈子的交流平台,内容集中在媒体出版、网络、科技和实业开发。成员们在此交流共享这些领域的信息和知识,探求如何使用它们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本站是一个非商业站点。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对我们的主题有兴趣,欢迎到洛基的客厅来作客。请不要在大众性的媒体上宣传本站;本站谢绝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链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