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瓜的都说瓜甜,“旁观者”的回应不及格。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1-27, 22:27:31:

  首先有个职业行为的伦理问题。如果“发改委能源局CRESP项目管理办公室 ”是个“公”字头的部门的话,文章里就不应该涉及具体产品的商家名称,直接介绍专利和商品的性能好了。

  太阳能“绿色”,这是民用不顾成本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理由。任何地球上的光电的设备,都不具备谈“经济效益”资格,其“价值”的标准存在于“经济效益”之外。

  季先生的工作制定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之所以要有这个标准是因为作为工业产品,要在世界里流通,就需要有个统一的、规范化了的标准。比如如何测量光电效率、如何评价使用寿命等等的。

  网页www.cn-solar.net/solar/2005/12-15/144810.html的介绍,相当的不“专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商业广告”。不能“嗅出”这是个广告,而以此篇为“科学根据”发议论,乃是“旁观者”的第一个不及格之处。

  “季先生对国外正在流行的聚光光伏系统的批评是正确的。但是,用国外的“失败”的案例,来批评中国“成功”的案例,就未免有点文不对题”云云的思路,乃是“旁观者”的第二个不及格之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工程和市场上的事儿是没有国界的。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单靠“光漏斗”和“跟踪技术”,根本无法克服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根本的缺陷。

  什么是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根本的缺陷呢?有两个。一个是硅基的光电池可以利用的波段只是太阳光谱的一个小部分。这个利用效率好比发动机的热效率是个光电发电的本征的东西。季先生的国际标准里,一定会有如何评价这个利用效率的手续。而“光漏斗”的发明,根本不涉及到这个层次,只是在如何改善光的通量的层次上。好比是加大相机的镜头尺寸、望远镜的口径。但是,“常识”(又是“常识”)告诉人们:通过扩大口径增加通量的办法是个“发散”的方向,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成功的“缩小”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很难成功的方向(但扩到地球轨道上就是“革命”了,可也不用“漏斗”了)。规模扩大的方向上还有个工程的法则(规律)规范着太阳能发电的方式,而工程的法则除了来自学术上的限制之外,还有个市场的限制。第二个根本的缺陷是太阳能的能源密度低。“跟踪技术”只是改善了一个三角函数的项,根本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篇网页www.cn-solar.net/solar/2005/12-15/144810.html的介绍之所以定性为广告,正是因为通篇的理由里基本上没有一个经得住学术上推敲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规定了光电池的寿命?这一点,“旁观者”没有能够理解,那篇网页也是不知六四,甚至有些有意“误导”的嫌疑。

  希望“旁观者”静下心来,好好补补课,对太阳能发电能够有个没有“偏见”的理解和认识。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以那个“广告”为理由矫情,那可就要按“打假”论处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