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城无处不飞砂 首都各界群众喜迎沙尘暴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社精办 于 2006-4-18, 01:31:46:

京城无处不飞砂 首都各界群众喜迎沙尘暴

  4.16日傍晚,随着风力不断加大,首都北京光终于迎来了今 春第一场沙尘暴,整个北京笼罩在沙尘之中,首都各界人士纷纷走***头,欣赏这别具特色的北国春光。
  今年入春以来北京虽然出现了几次小规模的浮尘天气,但是大规模的沙尘暴却迟迟不肯露面。据气象部门称,
这场沙尘暴是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沙尘暴,不论是风力还是覆盖范围都要比去年同期有明显 增长。这次沙尘暴预计会停留两到三天,喜欢兜风和沙尘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 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一诗中就有对沙尘暴的生动描写。这首诗的第一句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黄沙”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误传为“黄河”,沙尘暴的壮丽诗篇险些 就被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中。今天我们有幸能再次目睹这一飞砂走石的盛世美景,更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无比自豪 。
  今天一早记者首先来到东城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楼顶上一群戴口罩的老人正以太极拳,木兰扇等方式 锻炼身体。在墨香四溢的书法室,几位老人正在挥毫泼墨。一位老人看到记者后当场题写了“春城无处不飞沙”几 个大字,遒劲有力的字体饱含着内心的喜悦之情。旁边的老人也纷纷向记者表示,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样的沙尘暴 真是高兴。
  结束对老人的采访后,我们又赶往奥运场馆的建筑工地,在路上我们和出租车司机老杜师父 聊了起来。老杜师傅告诉记者:“一起沙子生意就特别好,一天都不会空车,要是每天都有沙尘暴,汽油涨价咱也 不怕了。你再看现在路上这些新换的出租车,都特意统涂成了土黄色,这说明大家已经把沙尘这玩意当成咱北京一 大特色。每次遇到外地游客我都会向他们介绍,过去有燕京八景,现在这沙尘暴该算是咱北京的第九景。可以请一 帮文化人儿,让他们商量着给北京的沙尘暴起个响亮点的名字,老是这么叫多俗啊。”
  经过几个小时的 车程,记者终于赶到了三环边外的奥运场馆的建筑工地。这里的建筑工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热火朝天得忙碌着,
只有休息的时候才会停下手中的活欣赏一下沙尘暴带来的景色,为了不打扰他们的工作记者只在这里逗留了片刻。 在采访中来自河南的小曹就表示“等发了工钱要把老婆孩子都接到北京来,让他们看看我们在这盖的大房子,如果 能看上奥运就更好了,不过一定会让他们看看北京的沙尘暴。”
  下午记者又到首都高校进行采访,在P 大的校园中,记者遇到了几位包裹严实的女生,其中一位女生告诉记者,这是她在北京过的第一个春天,以前在家 没有见过沙尘暴,第一次看到漫天的黄沙非常兴奋。在图书馆记者又采访了一位正在看报的男生,他放下手中的《 人民日报》,非常认真地谈了他对沙尘暴的认识:“沙尘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长期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离自然 越来越远,从天而降的沙尘给了我们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大家在呼吸这泥土的芬芳时可曾想过:这些沙子是从何 而来么,又将会飘向何方么?希望每个人都能停下繁忙的脚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在T大 我们采访了著名的环境学家L教授,他告诉记者,大家在欣赏沙尘暴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我 们长期的观察,沙尘暴有净化空气,抑制因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国外学者最近发表的科研结果也证实 了这一点。
  作为本次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深入京郊农村进行了实地采访。S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 村,近年来在村长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完成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最近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活动中,村支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靠沙吃沙”的发展思 路,准备将这两年经营状况不太好的高尔夫球场改成以沙漠风景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村,把S村建设为京郊“沙漠旅 游第一村”。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记者也已经一身黄沙满面灰,再看那漫天飞舞的黄沙已给整个北京城 披上了别样的春装,蜿蜒于群山间的万里长城更加壮观,华灯初上的***广场愈发肃穆庄严。这沙尘暴就是报春的使者,古老的首都更加春意盎然。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