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子是在说丘的哪篇文章,还是川抗所的报告?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桂铭 于 2006-1-25, 08:35:16:

论文图2e,是用以说明丘小庆发明的抗菌多肽(PMC)的杀菌效力远强于
青霉素。论文正文说PMC的浓度是1微克/毫升,但图中标记的PMC浓度则是2微克/毫升。

*确实如此,浓度标示不符。

再看试验报告,其图4(左)的曲线与该图一模一样,显然是同一次实验的结
果,然而报告图4(左)上标记的PMC浓度却是5微克/毫升。究竟哪个浓度是
正确的?

*没看出来,哪里一模一样?

更奇怪的是论文图2f。这是将PMC的杀菌效力与苯唑西林做对比。论文称,
5微克/毫升的苯唑西林只能轻微(20%)地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同浓度的PMC
则对细菌的抑制率达到90%。试验报告中没有与该图完全一致的图,

*没看出问题在哪里。

但是图4(右)
做的是同样的对比实验,PMC的浓度是5微克/毫升,而苯唑西林的浓度有三组:
0.1, 1, 10 微克/毫升。这三种浓度的苯唑西林都强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到
1微克/毫升时,其抑制程度已与PMC没有区别。然而,如果我们把论文图2f加
进去的话,会发现浓度从1升到5微克/毫升时,苯唑西林突然大大降低了杀菌
效力,再升到10微克/毫升时,又突然大大大大增强了杀菌效力,这岂非咄咄
怪事?

*图4(右)b是AgrD1 10ng~10 ug的作用效果图;d是不同AgrD1, 2, 3的不同效果图。没有苯唑西林的作用图。

论文图3c,显示的是用PMC处理细菌后,不同时间段荧光染色的四张照片,
时间段分别为:处理前,处理1小时,4小时,5小时。这四张照片与试验报告
的图2c完全相同,然后对应的时间段却不同(分别为处理2小时,3小时,4小时,
5小时)。

*一头雾水。

论文图2g和2h是为了说明PMC的特异性的,声称1微克/毫升PMC对表皮葡萄
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同浓度的青霉素则能抑制这两种
细菌的生长。试验报告没有这两张图,但是有PMC和抗菌素对这两种细菌的杀
菌效力的实验数据。根据试验报告,PMC显著(50%)抑制这两种细菌的浓度
都低于(表皮葡萄球菌)或等于(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这与论文所说相反。
试验报告用了两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一种是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E),一
种是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菌株(MRSE)。论文未说明用的是什么菌株,但是
如果用的是MSSE,则0.5微克/毫升的PMC就能显著抑制其生长,不可能说1微克/毫升
的浓度反而不能。而如果用的是MRSE,1微克/毫升的PMC固然不能抑制其生长
(需要高达64微克/毫升),但是1微克/毫升的青霉素也做不到(需要128微克/毫升)。
论文是如何得出在相同浓度下青霉素能杀菌而PMC不能的数据图出来的呢?

*一头雾水。舟子手里的论文跟我手里的不一样?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