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果不是官,哪来的300万稿费?写这文章的整个一装孙子。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Enlighten 于 2006-3-30, 21:29:18:

由李鹏捐稿费助教育想到的……

梁江涛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今天下午在此间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中国教育部部长助理郑树山介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向基金会捐赠稿费三百万元。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向海内外广泛募集资金,开展经常性的全国助学、助教及其他相关活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支持一些贫困地区解决在发展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3月30日中国新闻网)

  看到李鹏一次性捐赠巨额稿费给教育发展基金会,笔者感到非常欣慰。李鹏作为前国家领导人,能够在退休赋闲之余,想到教育事业,想到那些因贫困辍学的孩子,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

  稿费是专家、学者型官员正当脑力劳动的收入,官员除了正常的工资待遇安排家用外,通过支配稿费来为回报社会,帮助弱者已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在国家困难的时代里,有的人分文不留,将稿费全部捐助需要帮助的人们。由此,笔者想到周总理劝写《苦菜花》的作家冯德英少捐稿费的故事。冯德英出版长篇小说《苦菜花》拿到第一笔稿费有8000元,他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的烈属。由于小说的成功,空军党委给他荣记一等功。1958年又被评选为“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专门对他说:“不要全捐了,稿费还是应该留一点嘛,你那么瘦”。当时,身材高高的冯德英只有61公斤,生活得非常清贫。如今,无论是官员,还是作家,或是两栖者,生活都大为改观,但能像冯德英那样捐稿费却不多了。

  由李鹏捐稿费,最容易让人联想的是,毛主席对待和支配稿费的好多轶事。常听说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亲朋故旧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事,如建国初期,每年派人给章士钊送去两千元,起先章不要,毛便说明这是从个人稿费中拿出的,是一种私人馈赠,这样章才接受得心安理得。人们屡屡说到此类事,除了要表明毛泽东的讲情义,喜助人外,更意在表明他的廉洁自律,作为拥有无限权力的人,在资助他人时,也用的是个人劳动所得的收入,并不动用公款。一般用来给毛泽东买书,晚年印大字本书,派人下去搞调查研究,退赔身边工作人员下去时多吃多占、招待客人等。有一次,毛泽东收到井冈山时期的烈士陈昌女儿的来信,他亲笔复信,勉励她进步并照顾好母亲,从稿费中拿出三百元汇给陈昌家属以作生活补助。毛泽东资助过不少象陈昌女儿这样的烈士遗属和后代。从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老人家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由李鹏捐稿费,笔者又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是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施复亮,他一生为人耿直廉洁,生活朴素,仗义疏财。他出身劳动人民家庭,知道人民的疾苦。解放前,他在教书、写作上略有积蓄,就把钱捐助别人。解放后,他节衣缩食,把工资中除生活费之外的部分全都积蓄起来,等待有机会“交还国家”。他曾捐款给老家办学校;给《工人日报》捐款,救济上海无业工人;抗美援朝时,他捐出了当时的全部积余;在河北大水及邢台地震时,他也各捐了2000元稿费。在他临终时,没有给子女留下1分钱。而今世,有人为殷雪梅小学题校名,收润笔费4万元,事后媒体披露却说本人不知殷雪梅为何人!有些官员除正常工资奖金外,名目繁多的代金卷、实物补助、会议费、评审费、润笔费、剪彩费、稿费全都揣进了腰包,无论是公益事业还是扶贫济困,一概用公家的钱,而个人则一毛不拔。这些人面对慷慨解囊的先辈们应该有何感想?

  “垂暮重教育,解囊稿费捐。谆谆诲后辈,眷眷爱青年”。这是一位学者纪念赵朴初先生的诗句,笔者借以表达对李鹏的崇高敬意。从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到民建资深创始人,到普通作家拿出稿费帮助别人,到原人大委员长捐稿费资助教育,再到总书记胡锦涛亲自倡导并带头捐助困难群众,时间跨度超越了大半个世纪,但是乐施好善,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优良传统被传承了下来,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已接收到超过两亿元的捐款。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汇集民间的资金,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能够有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可能,相信李鹏捐稿费一定能对那些退休高官和现任领导干部乃至全社会关注教育,为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奉献出一片爱心具有示范意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