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李继宏的文章简单说两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葛观 于 2006-3-10, 13:25:02:

文章太臭太长,我看不下去,只就最先的几段话评论两点
: 一是孔子,二是老子。
当然孔子和老子都没有清楚,对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问题也就不清楚。

先说说孔子和《礼记》的关系。现在通用的《礼记》选本是戴圣编的《小戴礼记》,
你引的那段话大家都知道。康有为拿它做文章,复辟公羊学说;孙中山也引用它,
来“天下为公”。在这段引文的前面有这么一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
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孔子的意思,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对孔子思想最忠实反映的是《论语》,《论语》是不说什么“大同”“天下为公”。
《论语》是怎么论述孔子的终级思想----“道”的呢?有两段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
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

这里孔子的终级思想最少很接近“周礼”,这一点在如何实现他的“道”,说得比
较明确: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可见在孔子看来,“周礼”大约就是他的道,当然可能会有些进步(由于时代的进步
),但绝不会有《礼记·礼运》所描述的那样。

《礼运》的那段话是汉朝的人加的,因为《礼记》成书于汉,所选文章多是从战国
末期到汉朝儒家的人写的。对此证据很多。其《三年问》就是抄《荀子》里《礼论
篇》的一段。《中庸》里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也不可能是子
思写的,除非子思又活回转了,到秦始皇以后。

你可以说《礼运》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发展,但那不是孔子的思想,孔子并没有那
么“先进”。根本没有什么“孔子笔下的小康社会”这种说法,说出这种话只能说
你对经书也就是翻翻而已,没有真正了解。

孔子没有“大同”,那么老子呢?李继宏把老子和柏拉图拉在一起,这种哲学修养
已经很令人佩服。而把孔子和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成是一致,就太滑天下之大稽。为
了说明他的论点,他引用:老子亦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
百姓为刍狗。”我看不出这句话怎么可能支撑你的论点“孔子和老子的立场其实是
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的仁都出于本性”

挑战传统思想和学说是可以的,但就你这点文科能力就想干这事,有点自不量力了。
老子38章有这么一段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是对儒家思想的猛烈抨击,儒和道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无论如何是捏不到一起
去的。中国最早统一社会的统治者为了选择治理天下的学说,正是在黄老(注意,不
是老庄)和儒家思想间犹豫了很久,最终才确定下来。事实说明他们是成功的,当然
他们的成功可能就是我们的不幸了,这也是辩证法。

小看古往今来的天下英豪,以为自己就能把儒道从什么“仁”捏到一起,你未免也
太自以为是了吧。郭象注的《庄子》就是庄子的意思?要知道郭象是郭象,庄子是
庄子,郭象注了《庄子》不代表郭象就是庄子。做学问的基本道理,你还差得远。

当年吕不韦和你一样,强不知以为知,搞一个《吕氏春秋》来综述各家,想兼各家
之长,其下场是被称为“杂家”,就什么也不知道又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那种家。
你要不要去照照古人的镜子, 好好看看自己的长相?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