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从考研基地曲埠师大到杰出青年到院士(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brightsea 于 2006-3-10, 00:17:04:

薛其坤被日本东北大学派往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
因为当时薛其坤在美国可以申请到教职?没有申请,How do you know?
日本东北大学也有不错的位置可去?


2005年12月,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从199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决定回国工作,不到10年时间,他走过了一段从杰出青年到院士的珍贵历程。

从没想过自己会当科学家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蒙阴,早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1984年,薛其坤大学毕业分配在曲埠师范大学工作,由于不甘心当时的工作状态,他决定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没想到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却直到第三次参加考试才如愿以偿。1989年薛其坤硕士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上都不尽如人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直都不顺”。当时薛其坤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我根本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是个科学家,包括后来也是这样,只想有事干,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因为1989年之后毕业生就业情况急转直下,还要负担起家庭责任,他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希望拿到一些补助和奖学金。

当时物理所的科研条件并不理想,薛其坤回忆说,他硕、博共读7年,其中硕士3年和博士的前2年都在物理所,这5年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常修仪器,所里实验仪器经常不能工作,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却一点结果都没有做出来。当时正好物理所有一个中日联合培养的项目,虽然知道日本生活条件艰苦些、工作很累,自己又不懂一点日语,但他并没有什么犹豫,就到日本去了。

1994年薛其坤在日本东北大学完成两年的博士学业后,回物理所进行答辩。答辩完成后,薛其坤在东北大学的导师十分希望他能到日本工作。因为当时和日本的合作项目还没有结束,他就又到日本工作了几年。

杰出青年基金让他决定回国

1995年杰出青年基金开始申报时,物理所的领导和同事建议薛其坤申报一下,并把一些申请材料寄到日本,让他填完再寄回来。不久,薛其坤被日本东北大学派往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1996年夏,薛其坤要从美国到俄罗斯开一个学术会议,他顺路回国看看,停留一个星期。又正好赶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答辩会在北方交通大学举行,就赶去答辩,没想到后来顺利地通过了。

按照杰出青年基金的规定,申请者要在通过申请后一年内报到,这也给薛其坤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作出选择。因为当时薛其坤在美国可以申请到教职,日本东北大学也有不错的位置可去,而在他出国前所亲身经历的困窘局面,让他像很多想回国的人一样也有些犹豫。薛其坤说:“我再想回国,但如果回国后还是什么都不成,不就又回到出国前的那种苦闷的状态了吗。”

“现在很多博士生你让他出国他可能也不出去了,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机会也多了,科研条件也有了,他干吗还要出去。但当时的情况是中国人才流向基本上是负的——人才出去很多,回来的很少”薛其坤说:“当时中国各方面发展都很快,急需大量人才,但国内科研条件很不理想,人才回来也要面临很多问题。他们既要安家、要有稳定的生活,更要有基本的科研条件。杰出青年基金一方面能让你有个基本的科研条件,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荣誉,给你一个责任感,所以对人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对薛其坤的吸引力还在于这是人才基金,和其他基金和项目经费申请不冲突,而且,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后还会有利于其他经费申请。而且它面向全国,不针对某一领域或部门,申请比较公平,管理上也较少限制,不会限定基金使用范围的比例,不管研究生、博士后申请者把多少钱用于买仪器设备、多少用于交通通讯费、多少用于管理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只要你的财务不出问题,基金委都不加干涉”。

1997年,薛其坤获得40万元基金资助。“这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没有打算留在国外的话,这也是个很好的起点,你可以展开自己的工作。”年底,薛其坤决定回国并向基金委报到,1998年他开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的研究工作。

坚实的基础知识会让你受用一生

从1992年到日本读博士之后,薛其坤觉得一切都“顺”了起来,也开始有了科研成果,开始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1994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6年获得日本文部省青年科学家海外奖学金,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之后获得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团队”奖,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当选院士等等,他将之归功于自己大学,以及在物理所读研究生的5年艰苦学习经历中打下的良好基础。

“坚实的基础知识会让你受用一生,现在回想起来,在物理所读的5年硕士、博士,尽管整天处在维修仪器的苦恼状态中,但还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你实验的数据不准确,各种指标达不到,暂时没有结果。”日本东北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一家以严格与艰苦著称的研究所,在那里他过着“seven—eleven(即每天早7点到晚11点工作)”的生活。导师要求很严格,再加上他不懂日语,也没地方可去,薛其坤就整天呆在实验室做实验。他自己的经历所塑造的吃苦耐劳精神,再加上在日本时导师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谨、认真的态度都让他受益匪浅。

薛其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实施以来,支持了一批具有明显创新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50岁左右及以下的大陆学者,多数获得过“杰青”的资助,还有一些“杰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目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中共有中科院院士37人、工程院院士11人。

2005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增选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又创佳绩,分别有14人和4人进入院士行列。18位新院士中,15人在1994~1998年期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其中8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


“考研基地”探究 师范生为啥都想考研

  “考研基地”名与实

  教育硕士将成为培养主目标

  从济南去曲阜的长途车上,笔者邻座的一个文静女孩不顾车辆颠簸,一直埋头在看一本教材。她叫丁秀颖,曲阜师大四年级学生,刚刚考过研究生,报考的是宁波大学,成绩不错,过些日子去复试。她说:“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考研,现在哪个高校哪个本科毕业生不想考研试试啊。”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处孔子故里曲阜,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近几年,因考研升学率高而备受关注,有媒体称之为“考研基地”。

  “考研基地”的名声与实情如何呢?笔者来到曲阜师大,作一番探究。

  雨后的曲阜师大校园整洁幽静。为迎接建校50周年,四处贴着横幅。有一副对联写着:“时光如水,忆往昔岁月峥嵘;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这个“新篇”,从考研上可见一斑。

  据介绍,2004年,该校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比率为76%,平均录取率为35.95%,最好的化学学院达到了67.8%。也就是说,有的系科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并进了大城市。对于一个地处县级市的大学而言,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校党委副书记刘新生教授谈到,为迎接今年曲阜师大50周年校庆,他到北京、上海联络校友,发现众多考研、考博出去的学生,在大城市的高教教学、科研以及其它工作岗位上都成了骨干,而在十几年前,曲师大毕业的学生多在山东省内就业,如今才真是“桃李遍天下”。

  刘新生透露,基于目前教育界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曲阜师范大学未来将逐渐办成以培养教育硕士为主目标的师范类院校。

  为什么都愿意考研

  “一般地级市中学都不易进”

  曲师大的学生都愿意考研,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就业问题。

  笔者随机找了一位男生,他姓耿,也是大四学生,也考过研究生。他报考的是地处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成绩不理想,只好另找工作,刚刚和山东寿光一中签约。他说,大城市的中学如济南的省实验中学、淄博的实验中学等,如今都只招研究生,就连一般地级市的中学,本科生都不容易进去。

  这几年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紧张。水涨船高,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曲师大学生要在这场就业竞争中获胜,考研是一条出路。曲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博导单承彬教授说,许多学子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大城市的重点院校继续深造,并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所以,曲师大本科生考研一热再热也就不足为奇。

  这样的风气也是渐渐形成的。当许多学生选择考研并成功之后,对后来的学生也是一个激励。而且出去的人越多,积累的经验也越丰富,于是,考出去的人也就更多。

  成功率为何如此高

  一心向学,心无旁骛

  作为一个地方师范院校,曲师大学生考研的成功率如此之高,有什么秘诀吗?

  单承彬教授分析,考研基本上是考察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曲师大地处曲阜,信息相对闭塞,尖端新潮的学术动态比大城市的高校到来得晚一些,所以曲师大的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曲阜是孔子故乡,南边的邹城是孟子家乡,“孔孟之乡,诗书故里”,比较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曲师学子一心向学、心无旁骛的学风。

  曲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宋广文教授说,学校能有今天的考研成绩,在于学生充分利用了正常课程以外的时间。客观上,学生不像大城市的学生那样面临众多机遇和诱惑,所以周末也用来自习,整体学习气氛浓厚。宋广文认为,考研的同学即使没考上,他也没有荒废时间,为走上教师岗位提供了知识储备。

  单承彬还指出,山东作为人口大省,高考竞争激烈,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在外省能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在山东省内只能就读曲师大这样的二三流高校,所以,曲师大本科生源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还有许多高考失利的优秀高中生,他们很多一进校就将考研立为人生的阶段性任务,想考入重点大学,通过考研改变人生的动力十分强烈。

  据介绍,曲师大的学子在考研报考志愿上也比较理性,因为有众多知名高校、位处大城市的高校可供他们选择,不像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非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热点城市不报、不去。

  “考研基地”引发争论和思考

  应试教育是否永无休止

  某些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导师认为,类似曲阜师大这样的学校考来的研究生只会死读书,能力不强,对此,曲师大师生有不同看法。

  单承彬坦言,高分低能是中国学生的通病。曲师大由于环境因素和教育投入的因素,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更新速度慢,学生接触最新的学术动态不及时,和大城市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读研刚开始可能跟不上,这也是实情。但他们基本功扎实,做事勤勉,适应性强,还是有潜力的。曲阜师大党委宣传部部长胡长春引用了一句古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希望那些一时对自己的研究生不满意的导师有长远眼光。

  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周洪宇教授认为,成为“考研基地”凸显地方高校办学困境,不能单纯地批评、指责地方院校的这一行为。国家应该更加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为其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宋广文教授则认为,当前的研究生选拔制度可能有它的诸多弊病,但与带有地区分配名额和不同分数线的歧视性高考制度相比,“程序公正”的考研制度,对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完善社会精英选拔制度很有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则表示,“考研基地”的不断涌现不是一种正常现象,目前的考研正在滑向应试教育,表面上为学生提供了形式上的公正,实际上造成了知识能力上的实质性不公正。

  吉林大学教授邓正来认为,中国高等院校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应的学历等级能获得相应的各种利益,学历本身也转变成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利益”。

  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但在升学时“一分定乾坤”和就业时“文凭即门槛”的客观现实面前,这些真理都显得苍白无力。如果不对高等教育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进行改革,社会上对人才和学历的错误观念不能得到扭转,那么在今后,“考研基地”只会越来越多,“考博基地”也会出现,应试教育将永无休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