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下文-岳飞神话的虚假之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阳明 于 2007-03-09, 15:05:12:

------------------------------------------------------
岳飞的性格也不是象大家想象的那样和蔼可亲,他的舅舅就是被他亲手杀掉的,而且是亲手挖出心脏。虽说是他舅舅作乱在前,但是这手段也太狠了一点。
------------------------------------------------------

有此事,见《传》88-89页,《新》237-238。史料可见《会编》卷144正月十一日条。

原文大致无错,但是要说清楚,这个姚某所犯法是骚扰民间,这对重军纪的岳飞而言是不能忍受的。姚某犯法后,岳母求情而只受罚未杀头,然而姚某随后叛乱。

岳母和岳飞随后有番对话:

母曰:“我独钟爱此弟,何遽如此?”

飞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飞为舅所杀,母虽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桥者,乃天相飞也。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

其结果是“母意亦解”。


------------------------------------------------------
另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和别人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差点打死,可见脾气很暴躁。
------------------------------------------------------

这件事情有,但是发文又扣一半。做人不厚道,或者根本就是故意的!

事见《传》94页,《新》109至110。史料有《会编》卷155。当时,安抚使李回还因此弹劾过岳飞。

酒后失德当然是毛病。不过史料后面接着的“至是,上戒飞饮酒,飞自此不饮”,原文作者是不是根本没瞧见过?

岳飞好酒,但因酒而惹事后,就把这个爱好也戒掉了。后来立下“痛饮黄龙”的豪言之事世人皆知,却少有人知他是要到黄龙府破酒戒啊!惜乎未成。


------------------------------------------------------

岳飞手下部将傅庆,想去投奔南宋另一支军队的首领刘光世,岳飞知道后就杀了傅庆。
------------------------------------------------------

这件事也有,可见《传》69-71页。《新》87-88页。史料可见《会编》卷143。

大致就是傅庆是窑户出身,很勇敢,岳飞用他为前军统制(选锋之将),他也十分骄横,与岳飞平等论交。曾经说:“岳丈所主张此一军者,皆我出战有功之力也”。他经常向岳飞索要钱财,岳飞皆允。岳飞出任镇抚使后,军纪日严,不能复宽庆。而庆不改其常,岳飞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变化,庆因此不喜。救承州之战时,刘光世来人联络军事,与庆相识(庆本刘旧人)。庆即表示希望重新加入刘军。张宪告诉了岳飞。岳飞只让宪守密。回军后,岳飞在校场会众将比射。庆能开硬弓,超乎诸将之上。岳飞赏酒三杯。随后颁发承州之战的赏赐。将赵构发赏的战袍和金带赏给有功将官王贵。庆本于此战无功,这时可能喝高了,忽然起来阻拦,说应该“赏有功者”。岳飞就问:何人有功?庆说“傅庆在清水亭有功,当赏傅庆”。“岳飞大怒,叱庆下阶,取战袍焚之,捶毁其金带,乃曰:‘不斩傅庆,何以示众 ’,遂命斩之。”

从法理而言,岳飞当然有这个权力。其杀庆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

1、严明军纪后,难以容纳这类骄兵悍将;

2、傅庆欲私投他军——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当然是违反军法的死罪。

岳飞,虽然给我们的印象是近乎于儒将的形象,但实际上,出身贫贱,完全靠着军功而在乱世中崛起,他必然是杀伐决断十分果断的铁腕。他的仁慈,是对着被金人和乱军屠杀与抢掠的民众的,却未必对着违反他的统帅意志的将官。至于这一点应该如何评价,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
岳飞跟同为抗金力量的友军也经常火并,如刘泾,与岳飞同为统制,有人向岳飞告发,说刘泾阴谋吞并岳飞的军队。岳飞先下手为强,杀了刘泾,吞并了它的军队。其实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岳飞为了扩充实力是有点不择手段的,岳飞以及他的“岳家军”是很带有点军阀性质的,他的“岳家军”相当于是一只私家军队,如果任由他的势力坐大,很难说他不会演变成唐代的藩镇割据,这也是他受到赵构猜忌,导致被杀的重要原因。
------------------------------------------------------

这个就更加可笑!

此事可见《传》63页,《新》74页。史料可见《会编》卷138。略录如下:

“岳飞杀刘泾并其军(旧校云:按金陀粹编建炎三年。夜半驰至县,击之,杀获五百余人云云。无杀经并军一事。岂倦翁于此为亲者讳耶?又云:泾,粹编坐“经”。)

先是,岳飞与刘泾合军,屯戍宜兴。飞领兵往建康,却金人于靖安,得胜回军溧阳县。得泾军将官王万报,泾欲杀飞母及妻而并其军。飞大惊,即令姚政往图之。政夜行抵宜兴,以飞母命传语泾:适得家书,请来访,略议事。泾不虞其谋,入其室,则有杨某者伏于壁间,遂杀泾。少刻,飞到,抚其众。”

当时政局混乱,军队往往自生自灭。互相兼并残害的事情很多。因此在得到紧急的情报后,岳飞如此行事是可以理解的。从我个人的观点,毕竟死人不能开口,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都是岳飞策划的。报信的军官王万是岳飞的同乡,后来在岳飞军中做到统制。但是,这个事件是在岳飞率领军队去与金人作战,收复建康的时候发生的,而刘泾不与行,留在宜兴。如果是岳飞要图谋刘泾,似乎不必挑自己和主要军队不在宜兴,家儿老小却在刘泾掌握中的时候动手。因此王万所密报刘先有歹意,应是可信的,也为史家所采。


------------------------------------------------------
《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

------------------------------------------------------

文字记录并没有错,但是发文扣一半,这个就不对了!

完全是存心欺骗那些没仔细或者根本没有阅读过历史书的人么。

岳飞为什么退?

其实书里说得很详细:

“将至江宁西二十里,宋杜充率步骑六万来拒战,鹘卢补、当海、迪虎、大抃合击破之。”

“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飞等迎战,王躞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只是说岳飞“力战”而没有谈到结果。但是随后记载“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为了突出岳飞军队的纪律严明记载的这个事说明他也在“退”军之内。

但是这场战役失败并不是岳飞的责任,因为主将杜充投降,诸军退散,惟独岳飞力战,能全身而退,军纪还相当不错,说明损失并不巨大,士气未散。

当时岳飞本军实力还并不壮大,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在诸将部队皆溃的情况下还能力战后退,说明了什么很明显吧。


------------------------------------------------------
冷兵器作战五百人打十万人就夸张了
------------------------------------------------------

不是500人,是铁骑兵500人,还有其他的辅助军队。

为什么惟独提铁骑兵500人呢?

是因为南宋军缺乏马匹,骑兵人数非常少,所以才不得以发展以步制骑这种难度相当高的战术。

岳飞的当时的战术就是以铁甲长枪步兵(南宋步兵的制式防具"步人甲"装备全重40-50斤,属于全身重甲)与敌军骑兵相持,然后使用精锐骑兵从背后突破,击溃敌人的指挥中枢,然后逐步崩坏敌人的阵型,并发展成击溃战。

说500破十万是民间稍微夸张了点,只说了起了决定性作用的500背崽军。

道理和西方人说狮心理查用3000骑兵破了撒拉丁十万大军一样。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不过有的人装不明白而已。

YY也好,愚昧也好,东方西方彼此彼此,这个没什么好谈的。


------------------------------------------------------
《金史.完颜昂传》也记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以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动,相持数日而退。”“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
------------------------------------------------------

发书又只发一半,作者之可恶,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完颜昂面对的是岳飞吗?

错!

岳飞这个时候"自将二千骑赴诏",岳飞自己带人见皇帝去了。

当时退军的时候十二统制,以及副统制和部将都在,无一损伤。

相持阶段,十二统制谨慎起见,暂时退兵而已,来年岳飞照样反击东平得手了,算什么失败?


------------------------------------------------------
《金史.仆散浑坦传》记载“天眷三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俘获。”
------------------------------------------------------

拜托,袭击运输队而已,这也好意思说?

被人带60个骑兵偷袭了在后方的运输队,这种游击作战岳飞也要负责任?

充分说明了,以当时金人的实力,正面战场毫无战绩,或许已败,只能学中共的游击战。


------------------------------------------------------
“一日12道金牌”的传说,可是岳珂编出来的
------------------------------------------------------

事实上,这个并不是岳珂编出来的。《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载:“忽一日,诏书一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而《岳侯传》的成书,在孝宗即位之前哦。

"六月甲辰朔,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并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张俊遣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援刘锜,德暂至顺昌,值围已解,复还庐州。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李若虚的面旨: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然而,岳飞诸部将已率兵分路进发。飞乃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

岳飞不肯接受李若虚的面旨。他依然按照原来的计划和安排行事。李若虚本人事实上也是完全同意岳飞的意见的,便说:事势既已发展到当前地步,当然只能有进无退,那就照旧进军罢。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

臣今得卫州忠义统制赵俊差人赍到申状,自闰六月二十七日起离本州,于今月初四日到臣军前,报臣:“比遣兵过河,会合忠义统制乔握坚等,已收复赵城了当”。

又遣本司统制梁兴、董荣两头项过河,河北州县往往自乱,民心皆愿归朝廷,乞发遣大兵前来措置。臣见措置外;

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令老小过河。惟是贼众尚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遣八千人过河北。此下是陛下中兴之时,乃金贼灭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

伏望速赐指挥,令诸路之兵火速并进,庶几早见成功。取进止。

这个是岳飞的《收复赵城获捷奏状》,希望朝廷能立即统一部署,协调各军,抓住机会继续前进。

但是很可惜,在这个时候,右勘会已降指挥,杨沂忠除淮北宣抚副使,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刘锜除淮北宣抚判官。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札与岳飞照会”。今札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少保。

并且在晚些时候送来急递,重申了“措置班师”的命令。

顺带讲讲所谓12金牌的事情。

其实所谓的金牌不是金子做的牌,而是一面一尺长的朱漆木牌,上面写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的金字,用马匹接力传递,不许进入递铺稍事停留,日行五百里,是宋代最高一级的官方机要邮政快递方式。凡是皇帝下发的急件,均以此递送。臣僚送往朝廷的急件,则用“急递”,最高为日行四百里。

所以所谓的12金牌就是朝廷一连下了12次急件,要求岳飞回京述职。

那么究竟是12道还是13道,还是7道8道?

啥也不相信的人,只好等以后的出土材料了,如果还没烂的话。

我只知道朝廷一再下快递,要求岳飞退兵这个事实是不能抹杀的。

岳飞可以反对一次,反对两次,三次,怎么说都是朝廷命官,面旨这种东西能驳一次,已经难得可贵了。


------------------------------------------------------
三朝北盟汇编》也记载:岳飞部将韩顺夫攻讨曹成时“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大意之下吃了败仗,岳飞大怒之下“尽诛其亲随兵”。
------------------------------------------------------

这事有没有?有

韩顺夫,岳飞当时部下第五将,他攻入曹军营地后,因胜而骄横,于是“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被曹将杨再兴杀了个回马枪,把命丢了。此事并非什么笔记所载,在《会编》卷151、宋史杨再兴传都有记载。

岳飞的反应呢?“飞怒,尽诛其亲随兵”,对这一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置。前面提到,岳飞当时都督的除了本部兵外,还有一些收编的武装,这些武装有些军纪不错,比如前文的杨再兴部,后来也被岳飞收编了。但是有些却出自乱兵,军纪恶劣,韩顺夫的部队岳飞刚刚收编,又在战中,不及约束,出现这类事情并不奇怪,而正是岳飞严厉的军法震慑,才使得这些扰民之贼中的许多人,从此服于军法,成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那个时代绝无仅有的有着铁的纪律和战斗意志的军队!


------------------------------------------------------
《金史.完颜宗秀传》记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

这事有没有呢?

根本就没有!

“师至庐州,金兵望风而遁。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兀术破濠州,张俊驻军黄连镇,不敢进;杨沂中遇伏而败,帝命飞救之。”

皇帝直接下的命令,这个可以去查诏令集,岳飞当时救人去了。

岳飞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同金军交手,当时在这一带的军队是宋将张俊 王德 杨沂中等。


------------------------------------------------------
秦桧应不会卖国,大家想想,他已贵为宰相,难道他勾结金国,还指望弄个皇上当当吗?当时的形势是岳飞等将领节节败退,无奈之下,他成了主和派而已,历史上的主和派总是和汉奸、卖国联系在一起
------------------------------------------------------

节节败退?

笑话

有节节败退到,宋军前线军官大家苦苦哀求不要退兵的吗?


差不多可以对作者的文章做一个基本的评价了。

早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有一篇所谓"你所不认识的岳飞"的文章在各个历史论坛流传。

其中列举了岳飞的所谓"13罪"。

其基本内容与此文同,而且史料的详细远超此文。

但是说实话,很多东西都是不值得一驳的内容,因为依靠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手法可以蒙蔽一些人,但是确无法蒙蔽更多的人。

作者精心的对原来的文章进行了编纂,使得内容模糊化,史料看起来似乎是很有依据的样子。

但是不过是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钩出不同的事情,将其拼凑在一起所形成猥劣文章。

如同所有的谎言一样,看起来似乎很真理的样子。

不过谎言就是谎言,一捅就穿的东西终究不会留在人们的心中。

最后,请善良的人们仔细想想,也许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些地方说得有道理,但是大家也可以发现,作者如此精心的编撰史料,东拼西凑缺漏洞多多的东西,目的是什么?

由此不难看出,这文章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至于说有无朱仙镇之战,历史界众说纷纭。

因为秦相的着力工作,其直接证据难以找到,但是旁证还是不少的。

比如<<金史>>里前面那金军截获小股运输队的战例就是一力证啊。一场大战,<<金史>>也就吹了个小股游击战,可见一斑。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