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以前中国太极图在欧洲的传播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LS30 于 2004-12-28, 16:39:27:

这篇文章的史实部分可以和新到李申的对照看看,


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


作者: 胡阳、李长铎 编码: 20030016

[摘要]:由于中国大陆一些学者受“五四”运动思想领袖陈独秀的影响,无知地反对中国
文化,极端崇洋,把中国太极阴阳学贬低得一无是处。致使一些所谓中国文化研究权威声
称咱在科学的角度提出“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先天图为什
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等问题,其不知欧洲在莱布尼茨所谓发明二进制之前早
已把中华民族的“先天图”称为二进制。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源于中华民族!

[关键词]:先天图、二进制、演绎作品、原始作品。

(一)、引 言

有关二进制的发明,由莱布尼茨声称独自发明,特别是在一些“欧洲中心论”者们的
积极地宣传下,加上有人指出二进制与中国太极八卦图相同,使二进制的发明优先权出现
混乱。

是谁发明了二进制?有人认为是莱布尼茨,但也有人认为是古老的中国人。两者论战
根基分别是:

认为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发明者们,依据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以前,即莱布尼茨于17
03年4月1日接到在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白晋(J. Bouuet, 1656~1730)于1701年11月4日寄给
莱布尼茨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两张图以前,根本没有见过太极图
。中国大陆学者李申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如他在“《周易》热与‘科学易’”(《周易
研究》1992年第2期)一文中说:

先天图和二进制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章,依据确凿的历史材
料,证明不是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制,而是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
制以后才见到了先天圆图。莱布尼茨根据二进制来理解先天圆图,说先天圆图
中已包含了他发明的东西。这是莱布尼茨的理解。然而有些研究者先把莱布尼
茨的理解当作了先天圆图的本义,进而又说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
制。

再者,就是大陆学者焦树安,如他在“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国际汉学》1995)
一文中说:

二进位制是由莱布尼茨创建的,当他拿到白晋送的周易六十四卦图后,用
二进制演算了卦爻图像所代表的数,印证了图像序列数正与二进位制演算的结
果相符,因此中国有一些人就认为二进制是中国创建的,这种论断显然是不了
解真情的武断,是不能成立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二进制数学是莱布尼茨创建
的,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符合二进制,这才是尊重了科学。莱布尼茨逝世已经
快三百年了,他所开创的科学地研究中国文化的事业将为世界学术界继承、发
扬和深化。

上述两位学者的引文,均阐述了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后,才见到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并在这一点上又作了一些文章,如李申依据确凿的历史材料,证
明不是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制说明有些人在胡说,焦树安以科学自我标榜对
赞同二进位制是由莱布尼茨创建的人,就贴上“尊重了科学”,对不赞成者就贴上“不尊
重了科学”的标签。

由于李申处于对西方科学的推崇,导致对中国文化有些贬低的倾向,特别是对“科学
易”这个学派的嘲讽,李树菁对此撰写“《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远景尉然可观”
一文回应。再次出现中西文化之争,目前这种争论已由学术研究走向政治斗争,正如焦树
安把文化之争提到是否“尊重科学”这一问题。“尊重科学”即为科学者,反之,伪科学
者、反科学者、或宣扬封建迷信者,在今天的倡导科学的中国,伪科学、反科学,与几年
前的反革命相同,要受到法律制裁,判罪的。1994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二)、历史是研究二进制发明的鉴证

焦树安等人把文化之争提到是否“尊重科学”这一问题,实在是一种学术研究政治化
的表现。这种表现有害人们的学术探讨,已不符合今天民主的时代了。今天人们在探讨莱
布尼茨二进制的发明与太极八卦一事上,不是尊不尊重科学的问题,而是人们尊不尊重历
史的问题。把“科学”一词等同与“历史”和“事实”是当今学人乱用词汇的通病。

李申在“《周易》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国哲学史,1994.No.1 )一文中,对史
学的研究所提出的一些方法,笔者是赞同的。如他说:

史实必须确定,不能似时而非。史实确定以后,最重要的是运用头脑进行
分析,不能闻言就信。比如一行说,大衍历通法3040是得自五行八卦,整个历
法是源于大衍之数。虽然一行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也必须进行分析:一行所说
是不是事实。还有数学,不少数学家都承认,数学源于《周易》,源于河图。
这就更加需要分析:数学的起源究竟是什么。

分析就是研究。不分析,闻言即信的作法是算不得研究的。

分析的态度不仅适用于古人古事,也适用于今人今事。当前的《周易》研
究中,也流传着许多“事实”。比如卜卦如何效验,比如用《周易》预测自然
现象获得了多少例、多少例的成功。在这里,分析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不加分
析,就会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笔者在这里赞成的是李申在史学研究的所说的“不能闻言就信”的原则,对其所叙述
的“一行所说是不是事实”、“数学源于《周易》”不作评论。

从李申的引文中,笔者可以对李申其人的学术研究有以下两点评价:

1)言行不一,李申在“《周易》热与"科学易"”一文中,他就表现出违背“不能闻言
就信”的原则。他的有关证明不是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制一事均依据别人的
见解,不作具体分析,就大加批驳“科学易”。对中国伟大的天文学家一行就必须进行分
析,而对西方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和以及欧洲中心论者的宣传却是过分相信。

2)深化认识,可能是由于通过近几年来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在学术界中与同行的一些
争辩,对史学研究方法有所深化认识,在心目中树立“不能闻言就信”的原则,使自己的
学术观点趋于成熟。

通过对李申其人的学术研究评价,清楚地看到他现在比焦树安等人在学术研究上要严
谨得多,不以是否“尊重科学”作为宣称自我获胜的筹码。李申在“《周易》的基础研究
与应用研究”学术研究中另一价值,就是他后来依据“不能闻言就信”的原则,对莱布尼
茨发明二进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他说:

比如,莱布尼茨说,他发明二进制是受了易图(先天图)的影响和启发,那
么,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 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进而
,先天图的发明者,也就是中国人自己,当时有没有二进制思想? 先天图为什
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

笔者认为李申所提出的上述问题,是应该值得人们注意的,特别是对“科学易”者们
比较重要。

(三)、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

针对前面李申向人们提出有关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特别是“
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笔者通过对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之前的欧洲中国文化传播考查
,所有了解的信息,回答李申所提出的问题,切磋“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一事。

笔者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莱布尼茨从没说过他发明二进制是受了易图(先天图)的影响和
启发,在这里,李申只是一种假设。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回应:

1)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

笔者认为二进制源于中华民族,对于这种说法支持的来源是斯比塞尔(Theophilus
Spizelius,1639~1691)在1660年出版的《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
一书。中文译为《中国文学》、《论中国的宗教》等。

在这本书中,“SETCTIO Ⅳ”(第45页~61页)和“SETCTIO Ⅸ”(第156页~157页)两
个部分介绍了《易图》。特别是从第165页下段开始详述太极阴阳八卦学说。

斯比塞尔在166页中介绍阴阳是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的数
学模型。如本页下段,他所画的六十四卦数学演化示意图。

------------------------------------
2 Principia YN & YANG.
2
---------------------------
4 Signa feu Imagines.
2
---------------------------
8 Forme
8
---------------------------
64 Symbola
-------------------------------------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斯比塞尔在第167页从第一行写到:“Principiis per binarium
multiplicatis” 中的“binarium”一词,该词为拉丁文,英文即为“binary”,就是中
文的二进制。

斯比塞尔所编著的《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一书中把《易图
》称之为二进制,就目前现有的文献记载是首次。因为在卫匡国(Martin Martinius,
1614~1661)于1658年出版的《中国上古史》(Sinice historie decas prima)一书中还没
有用“binarium”一词,他只是这样的叙述“ex his per Yn & Yang multiplicatis
figuras oeto”。 而斯比塞尔所编著的一书中的资料均来自卫匡国的《中国上古史》一
书。

2)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先天图就是二进制,中国人把这种“逢二进一”的东西叫做先天图(八卦图),西方人
把这种东西称作二进制(binarium)。

笔者认为“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人们不知道斯比塞尔把
易图称为二进制(binarium)前题下,是有价值回答的。而现在已无任何回答的价值了。与
此同时,笔者认为,以下李申所问“先天图的发明者,也就是中国人自己,当时有没有二
进制思想?”和“先天图为什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均无任何解答的价值。

而今天在已知二进制早已被发明的事实面前,我们应该把李申这些问题改写成“为什
么莱布尼茨要用0和1表示先天图?” 或者说“为什么莱布尼茨要用0和1表示二进制?”


(四)、莱布尼茨用0和1表示二进制为演绎作品

从目前已知的西方历史文献中我们得知中国的“先天图”早在莱布尼茨所谓发明二进
制以前就已经被世人称为二进制广为流传于欧洲,这要比莱布尼茨在《Me'moires de L'
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Annee MDCCIII.),日期为1703年5月5日(收稿日期)
)杂志上发表的“ Explication de l'arithmetique binaire, 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eres 0 et 1, 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e 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 de FOHY”一文早43年,近半个世纪。

发明一词,是指首创的。二进制都已公开传入欧洲近半个世纪,莱布尼茨却在声称自
己发明了二进制。这可能是莱布尼茨对发明一词的不同理解,认为用0和1表示已有的二进
制就是一种发明。其实这不是一种发明,这是一种演绎作品。

演绎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语言和形式所表述。如将一种文字翻译
成另一种文,把阿拉伯数字变成罗马字母,中文译成德文,文字公式化,数学公式变成口
诀,横式书写变成竖式书写等等。有此可证,莱布尼茨用0和1两个符号所表示的已有二进
制只是一种演绎作品。因为二进制就是以任何两种不同符号所表示的“逢二进一”的形式

莱布尼茨自以为是,发明了二进制,当他刚向世人出示的所谓发明,既被人戳穿。例
如莱布尼茨于1701年2月15日莱布尼茨致函北京的法国传教士白晋, 将其发明的二进制详
细的介绍给白晋,而白晋马上就指出莱布尼茨所发明的二进制与太极八卦图相同,为演绎
作品。 白晋于1701年11月4日致函莱布尼茨告知二进制与太极八卦图相同,并附上伏羲六
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为证。一年后由于白晋感到莱布尼茨一反常态,无有
回音,于是白晋于1702年11月8日再函莱布尼茨。 据莱布尼茨说,他于1703年4月1日才收
到白晋1701年的回信,见到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莱布尼茨收到白晋信中所附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后,承认为
自己的二进算术体系与伏羲这两张图相同。几天后莱布尼茨撰写了“ Explication de l'
arithmetique binaire, 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eres 0 et 1, 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e 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 de FOHY”一文, 发表在《Me'moires de L'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Annee MDCCIII.)杂志上,日期为1703年5月5日(收稿日期)。

在白晋出示的证据下,莱布尼茨不得不承认他所发明的二进制与中国太极八卦图相同
,而赞颂中国文化的创始者伏羲。

文章发出以后,莱布尼茨才于1703年5月18日复函白晋。 但由于莱布尼茨处于某种虚
荣,只能依据自己在发明二进制之前没有见过太极八卦图为理由,试图争夺二进制的发明
优先权。因此,他在信中自我声称二十多年前就已发明二进制,以此说明在他的所谓发明
二进制之前没有见过太极八卦图。如他说:

我发现新的数学是在二十多年前,我认为用“0”与“1”表示的数学较之
过去的(进位方法)更近乎完美之域,又有着不可思议的效果。但我没有做到更
成功以前,暂时还不愿意发表,加上还有许多妨碍工作的思想和事情,因此未
能在任何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奉献给贵大师以解释中国
古代纪念物而收到重大效果,我想这一定会使您欣喜异常。[2]。

尽管白晋指出莱布尼茨所发明的二进制与太极八卦图相同,和莱布尼茨承认为自己的
二进算术体系与伏羲这两张图相同。但多年后还是在声称独自发明了二进制和其理由。如
,莱布尼茨于1707年12月15日给布尔盖(D.Bourguet)信中干脆就说“当初我创立二进制算
术的原则时,对《易经》中的八卦是根本不知道的”。如原文所示:

tamen, ubi Arithmeticam meam binariam excogitavi, antequam
Fohianorum characterum in mentem veniret pulcherrimam[...]

然而,历史文献证明了莱布尼茨在说谎。早在1666~1667年,莱布尼茨在纽伦堡学习
时已开始接触到中国古典哲学。 他所看到的斯比塞尔(Gottlied Spizel)所编著出版的《
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 一书中就已详细完整的介绍了他的所谓二
进制发明。

目前笔者手中所存证实莱布尼茨所看到的斯比塞尔(Gottlied Spizel)所编著出版的
《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一书文献有:

①Tilemann Grimm, “China und das Chinabild von Leibniz” (STUDIA
LEIBNITIANA No.1,1969)。

②Julia Ching、Willard G.Oxtoby, Leibniz and Wolff on China (1992)。

③Rene Etiemble、L'Europe chinoise (1988)。

④黄时鉴,中西关系史年表 (1994)

另外,从卫匡国在《中国上古史》中译著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柏应理在《中国哲
圣孔子》所译著的太极八卦次序图、八卦方位图和文王六十四卦图,均已说明莱布尼茨对
此具有一定的了解。

在历史面前,莱布尼茨自以为可以通过在他所谓的发明二进制之前不知二进制已存在
为理由,声称独自发明。结果是弄巧成拙,不但没有证明了独自发明了二进制,反而现露
出孤陋寡闻,或是不诚实的品德。

(五)、小 结

由于中国大陆现代学者因各种条件所限,对二进制的历史了解有限。这本是学术研究
的常事,但有些自居学术权威的学霸却表现出一些无知的做法,如焦树安等人,拿科学当
令箭,泛承认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就“尊重了科学”,反之就是“不尊重科学”,伪科学
和反科学。

在中国拿科学当令箭的恶习,特别是以科学打击中国文化是天经地仪之事。本世纪“
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当时运动的杰出思想领袖陈独秀为了崇洋,在“敬告青年”一文
中,以极其丑化中国文化、浮夸西方科学之伟大的手段,误导社会。如陈独秀说:

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端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
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
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网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
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
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
;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
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陈独秀对中国阴阳学说是如此的厌恶,其程度之深;而对西方
科学是如此的盲从,和其亲媚的程度之至,这不得不引人深思!然而,中国大陆学者在陈
独秀思想影响下竟然把自己祖宗发明的太极八卦阴阳学说视为封建迷信,加以打击。更为
可笑的是这些学者们为了配合当今科学界掀起的“反伪科学”的政治运动竟忘了自己祖宗
发明了二进制,非要问“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先天图为什
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

莱布尼茨用0和1演绎了二进制,或先天图,这是历史的鉴证。莱布尼茨把演绎作品当
做发明是对发明一词不理解,特别是当白晋指出莱布尼茨所发明的二进制与太极八卦图相
同,莱布尼茨还声称独自发明,可为夜郎自大程度之深。

对于上海复旦大学的施中连教授在1997年10月召开的“首次《中国新消息》国际学术
研讨会”上所提出的他比较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理论与邵庸的《先天图》的不同,明确指出
所谓的“吻合”实际上是一个误会,笔者赞成这种说法。笔者曾经在“1996世界太极年会
”也提这个问题,认为莱布尼茨用0和1类比阴和阳是错误的,并指出这种错误的形成是演
绎性的失误,而这种失误并没有打破已有二进制这个概念,就是以任何两种不同符号所表
示的“逢二进一”的形式。演绎作品曲解原始作品这是翻译者的常事,但这种演绎作品的
曲解是代替不了原始作品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然在现有的历史证据面前对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进行了一系
列批判和指正,但对莱布尼茨用0和1数学语言表示了已有的二进制——先天图,使西方人
对自然界的描述得到充实,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造福人类,是值得人们的赞
美。

[参考文献]:

[1]、H.von Rita Widmaier,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 (1990)。
[2]、胡阳、李长铎,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太极科学杂志社,1998
[3]、李文潮,纪念莱布尼茨《中国最新消息》发表三百周年,《哲学研究》1998.No.2。
(原文发表于1998)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