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文科傻妞”!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kelediguo 于 2007-01-24, 19:47:57:

http://news.sohu.com/20070125/n247821172.shtml


上海女学者指出统计方法纰漏使中国离婚率减半

[提要] 上海女学者徐安琪称有关部门没有明确定义“离婚数”,把“次数”与“人数”等同起来,造成统计数据严重失真,引发人们对离婚率现象以及我国国情的误判。这一纠正事件已被列入“2006年十大家庭事件评选”的候选项目。

上海女学者让中国离婚率减半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俞立严

  中国式的离婚统计法,因为一名沪上女学者的研究和呼吁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昨天,记者从上海社会科学院了解到,该所研究员徐安琪女士以其特有的严谨发现了我国十几年来离婚率计算中的纰漏。按照她提出的正确算法,最新的2006年版《中国统计年鉴》已经将离婚率的统计数字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而这一纠正事件也被列入正在进行的“2006年十大家庭事件评选”的候选项目。


人们习惯高离婚率现实

  “草率离婚的其实很少,草率结婚的才多。”昨天,从事了几十年婚姻问题研究的徐安琪直言,一直以来认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呈现的高离婚率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原来,最佳统计离婚率的方法离婚人数除以整个社会有多少对夫妻。然而由于我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难度,目前的操作是计算每一千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则是离婚次数。

  正是照着这种算法,几乎所有国家的和地方的统计算出了各自的离婚率这一大众敏感的指标。从1988年至今,多年来都是如此,从新闻报道、统计年鉴甚至正规的教科书,无不都是重复着一样的结果,而人们也习惯了身处于高离婚率的现实。但是,在一次和国外数据的对比中,对于这一现状,徐安琪却直接站了出来提出异议。

  一个数字误判离婚现象

  “算出的中国离婚率甚至达到了世界第一,比美国还高。”徐安琪回忆说,当时面对这样的情形,自己就感觉非常惊讶。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徐安琪开始了不懈的研究工作,终于发现,高离婚率并非对现实情况的还原写照,当换了一种算法后,情况竟然完全不同。

  按照徐安琪的研究,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离婚数”上,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是计算成“1”还是“2”?对此,联合国编撰出版的权威词典和我国的《人口学辞典》都将离婚数规定为“离婚对数”或“件数”,即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计作“1”。

  徐安琪大胆指出,正是由于有关部门没有明确定义“离婚数”,操作部门就把“次数”与“人数”等同了起来,结果明明只是1件离婚,统计时却被当成了2件算了进去。而这一个错误直接导致了最后数据的严重失真,引发了普通人甚至专家对离婚率现象以及我国国情的误判。上海离婚率全国排前四

  在发现了这一不为人知的错误后,徐安琪开始了不停呼吁作努力,几年来,她不仅专门向有关专家提出质疑,还直接向有关部门致信反映。

  终于,几经波折后,《中国统计年鉴》和民政部的相关统计在不久前都决定采纳徐安琪的研究成果。据了解,上海市近年来的离婚率是全国离婚率平均数的约一倍左右,在全国各省市中以第四位的排名上下浮动。

  相关链接

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

  原来统计方法:

  离婚人数除以整个社会有多少对夫妻,由于我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难度,目前的操作是计算每1000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则是离婚次数。

  统计纰漏:

  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是计算成“1”还是“2”?联合国编撰出版的权威词典和我国的《人口学辞典》都将离婚数规定为“离婚对数”或“件数”,即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计作“1”。操作部门把‘次数’与‘人数’等同了起来,结果明明只是1件离婚,统计时却被当成了2件算了进去。

  现在统计方法:

  每1000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是离婚次数。离婚人数(2人)按照离婚件数来计算,即1件离婚。来源:东方早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