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九堂: 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评论:海归和海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炎阳 于 2006-2-20, 10:20:15:

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评论:海归和海盗

作者:潘九堂

沸沸扬扬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最近又有了新进展。2月20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引用举报人的话称,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三方组成的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根据上述报导,调查组1月28日成立,2月10日左右抵达上海,到2月16日,调查组内部就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举报人称,调查组的调查流程“并不复杂”。

举报人称:“首先,由我们向调查组提供汉芯一号的原始资料、版图数据。然后,调查组向陈进索取其手中的汉芯一号。如果两者不符,调查组可以调出2003年2月26日上海锦江小礼堂新闻发布会汉芯一号演示时的图片资料,因为当时有大量媒体宣传,此为公开资料。对照这三项,调查组得出汉芯一号的原版,也就是我们提供的东西。最后,调查组把美国飞思卡尔公司DSP‘56858’的公开技术资料与汉芯一号的原版技术资料进行对照,得出汉芯一号是否有关的结论。”

调查进展的迅速,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外,通常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既表明我国政府打击学术造假的决心,同时也得益于此次调查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报导引用举报人的话称:“调查组成员中没有一个是当时鉴定汉芯一号研制成功的专家。调查组代表国内DSP最高技术,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关系。他们不是院士类专家,大部是第一线厂、公司和科技部的技术人员。”举报人甚至还称,“因为同是业内人士,认识其中三位。”

从上述报导来看,有关“汉芯一号”造假事件的真相,不久将大白于天下。“汉芯一号造假”传闻出现后,和我一样,当时不少人的反应是,“即使此次汉芯没有造假,但众多所谓的‘中国芯’中,造假的现象一定存在。”虽然此前坊间也有过某著名整机制造商用造假手法通过芯片研发项目鉴定的传闻,但此次引起业界震动的原因,除了涉及的科研经费巨大、举报的“造假”手法低劣(民工磨芯)、可能还在于“汉芯一号造假事件”的主角是“海归”——他们在欧洲高科技发达国家经受了磨练,代表先进的技术和市场化能力,常常被我们寄予厚望,并也确实为发展我国自主高科技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并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高科技产业成为衡量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各地政府掌握巨大的科研经费和土地等相关资源、项目评审和科研成果鉴定存在漏洞,使得中国高科技产业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来淘金,淘金者的队伍中,既有科技报国的“海归”,也不乏混杂在其中的“海盗”。

上海一位资深IC设计从业人士表示:“现在‘海归’鱼龙混杂不清,回来骗政府和风险投资人的钱不少。如果在这方面作深度挖掘,也许会惊显如韩国(克隆之父)的恶梦!”同样是‘海归’的一位北京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表示:“这个事件无论真假,都将给年幼的中国IC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即使在各地媒体的公开报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来路不明公司,如宣布在天津斥资20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美国某集团,要在四川成都和安徽合肥投资数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美国某科技公司。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是华人。我一位的同事愤慨地评论说:“到内地行骗去,到东北行骗去……,这是现在某些‘海盗’们的如意算盘。”

毫无疑问,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必不可少。但如何保证国家的巨大的投入发挥作用,并避免落入某些“海盗”的口袋中?结合不久前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可能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制订产业政策和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在2005年《国际电子商情》杂志创刊20周年专题《CEO看中国电子业》中,我采访了中电华大、希格玛晶华、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等10家中国主要IC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几乎一致认为,2000年中国发布鼓励IC设计业发展的18号文件,是中国IC设计业这20年来最重要的事件。其中,珠海炬力的总经理赵广民先生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中国IC设计产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引进国外设计企业和人才进入中国;中央18号文件和54号文件的颁发,为产业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氛围;国际级晶圆代厂(中芯国际)的引入,封、测配套企业的先期发展成熟,为设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政策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均一视同仁,引导市场化运作。”

二是政府的投入对象和方式问题。一般来说,科研包括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政府投入的重点对象应当是基础性科学研究,而非应用性技术,除非这项技术关系到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由于应用性技术会带来重大的商业利益,企业和相关机构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因为要考虑到投资回报问题,他们的投资方向会更为准确,更为有效率。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成长就主要得益于风险投资的加入。伴随着中星微电子上市给投资人带来的巨大回报,更多的风险投资正游走于中国IC设计产业。我的一位同事,也加入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队伍中,他手握着资金,却因为找不到合适IC设计初创公司而发愁。可见,政府投入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那些对科技发展带来长远影响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对应用性技术和产业的投资,则可以发挥牵线和搭桥的作用。

当然,政府也可以资助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例如,美国政府就有资助中小企业的基金。只是,政府投入的方式,不能是以无偿的科研经费,而应该是作为投资人的角色,考虑投资回报。在中星微电子的成长故事中,信息产业部提供的启动基金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值得注意是,信息产业部是通过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向中星微投资,并最终实现了10倍的回报。

三是项目评审和科研成果鉴定的问题。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土地无偿使用,只要有政府投入,那么,从立项到最后成果鉴定,有效的监管是保证政府投入有效利用的关键之一。如何保证整个过程中有效监管?其实,“汉芯一号造假事件”中调查组的高效工作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监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面对那些来路不明的公司和个人,如果相关部门在项目的初期,如果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或者人士稍加评审,根本就不会将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资源浪费在他们身上。对于那些动辄要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神秘公司,甚至只要在互联网上搜搜他们,就可以知道大概的真假了。

而对于“汉芯一号”这样的应用性技术成果鉴定,除了专家的意见外,最重要的是它被市场的接受程度,因为商用是应用性技术的终极目的。上述那位北京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如此评论“汉芯一号造假事件”:“我不能证实有关传闻的真实性或虚假性。但几年来,汉芯的市场作为确实不大,至少我们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竞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