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钧何时造”之争随想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genecare1 于 2006-12-27, 10:26:18:

“北宋官钧”论是何时,以何种客观证据下的结论是很模糊的,后来这渐渐成为主流观点,是乎和先有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后有耿宝昌先生的强力主导有关。在过去大约半个世纪里,国人重权威,轻科学的盲动性,加之个人独立思想的空间非常有限,造成了在中国大陆“官钧”断代成为“北宋”的既定事实。然而,不迷信权威,尊重客观事实,崇尚科学考古的专家们从没接受这个经不起检验的结论。今天,以深圳考古研究所和上海博物馆为主的考古学家用系统的科学分析和详实的考古证据解决了西方考古学家30年代提出的“官钧”断代问题,避免了“元青花由西方人发现,西方人证实“的汗颜一幕的重演,为我国考古工作和修改陶瓷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官钧北宋造”这么严肃的考古科学问题是基于什么证据下的结论;1。同时出土的“宣和元宝”钱范;2。明末伪书《宣德鼎彝谱》暗示钧窑为宋代名窑;3。器型比较;4。宋徽宗修建“艮岳”与“花石纲”之役,官钧为宋廷烧造之“花器”。这4个主要证据中,只有“宣和元宝”钱范是客观证据, 虽然也不是直接的证据,余下都是推测和主观证据,即使是推测也完全没有考虑宋代文化的实际情况。这些权威专家们从未认真的研究唯一的客观证据“宣和元宝”钱范的可靠性,结论就做出来。这样的“考古”可谓儿戏。当“宣和元宝”钱范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伪证后(见深圳考古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官钧北宋造”的神话就破产了。

其实,在深圳考古研究所的“官钧明造”的科研报告和上海博物馆的科技检测报告公布之前,至少已经有足够的证据否定“官钧北宋造”的结论。1。首先从宋朝的文化背景上,钧瓷不可能为皇家所用。在宋代程朱理学盛行,皇帝和大众信奉道教,整个社会以“青, 白”为尚。所以宋代瓷器的釉色基本都是青,白单色,汝,官,定,哥,龙泉。。。。。无一例外。钧瓷以红,蓝为主色调,五彩缤纷,这为当时的社会不容。在南宋皇城杭州宋代层出土了汝,定,宋官,磁州,龙泉,耀州,吉州,湖田,。。。。。。几乎包括所有的宋代窑口,唯独没有钧窑。2004年出土的官钧瓷片地层很浅,根本不是宋代层,连金代层都不到; 2。从技术上讲,“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非常复杂,直到明代永宣才较成熟。但后来在嘉靖朝该技术又失传,以低温钒红釉代之。我们知道真正瓷器的生产始于宋代,任何技术的发展是需经历一定过程的。所谓根据1974年在钧台窑北宋遗址发现的"双乳状火塘窑", 独创的分级燃烧,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完全是理论推测, 没有任何实验依据; 3。在器型,胎,釉,生产工艺上,官钧和宋瓷不是相近,而是差别特别明显。不难理解,宋以后朝代出现宋代的器型是理所当然的, 反之不一定成立。如钧瓷兽足鼓钉洗几乎和明初龙泉的造型同出一辙,但宋瓷中未见任何此类造型。事实上,正是基於器型和制造工艺的显著不同,西方考古学者在30年代就提出“官钧元末明初造”说。当然,现在深圳考古研究所已经从钧台窑出土瓷片中复原了著有典型明永宣特徵的“方流鸡心扁壶”和其它著有相同时代的器型,釉色的标本,无可争辩地结束了“官钧北宋造”的论调。我们在海外还见到一些其它器型的“官钧”,无不具有明永宣的时代特徵。在对待“官钧”的断代问题上,台北故宫的专家显然要谨慎得多,这反映在在他们出版的有关“钧官”的文献中。对那些带有“数目”的官钧不标明具体年代。
文章到此本来应该结尾了。可有些事又使我不得不多写两句。从“官钧”断代问题,我确实感觉到咱们国家的平均国民科学素养和发达国家的距离, 一些专家的水平更让人不可思议。有详尽的考古报告,有科学的测试结果,有合理的逻辑分析,如在发达国家,“官钧明造”的应该尘埃落地了,剩下就是完善一些细节研究啦。但现在是乎作为中国最高的文博机构的故宫,他们的”权威”专家还不愿认可这个突破性成果。没有客观证据,没有科学测试,没有逻辑分析, 就是感觉这些“官钧”形似宋瓷,有宋瓷的神韵;如果“官钧”真的是明代,那么好的东西皇宫里肯定有,有的话就可以做到宫内太监们的口口相传 (见2006深圳钧瓷研讨会专家发言)。唉!考古学在这些专家心中还是科学吗?科学是基於客观事实,数据说话的,不是凭感觉。凭感觉,可能有人能从这些“官钧”体验出英国维多利亚瓷器的神韵,未必不。

真要叫真, 有些权威其实并不那么权威(因为不具备成为权威的硬件,如系统的教育,科学的训练,独创的研究成果等等),即使是权威也只能是某个特定的方向,比喻您善长明清瓷,未必就也是宋元瓷权威。不管一个人怎么权威,如果他不重尊科学,他就没有任何权威性,毕竟我们生活在连生命研究都已进入分子水平的科学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领域的专家就象足球运动员,你的水平,你是否搞小动作犯规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花两个小时检索一下一些专业权威的背景和某些大文博机构的研究成果,你会感到这些所谓的“文博”机构应归属国家旅游旅游局更对口。

我注意到在中国大陆文物界有一种很不可理喻的现象,就是有人试图贬低甚至否定科学技术在考古和文物真伪鉴定中的作用。他们的目的可能是想抬高自己,但由於他们在文物界地位,严重误导国民。甚至在正式上会议放出发达国家也对科学测试持怀疑态度,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说法。事实是发达国家一般民众崇尚科学超过任何权威。看看以下事实;1。十几年前,西方一些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品, 这些都是他们权威专家断定的,但后来经科学测试,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这些权威专家几乎不持争议的承认科学测试结果,结果公布30天内,展出说明全部更换。2。世界知名拍卖公司嘉士德和苏富比,凡是有科学测试结果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出率超过95%,结论是买家认为科技鉴定客观, 没有人为错误,信心有保证。3。大英博物馆和大卫德基金会对他们的中国藏品件件都有科技测试档案。4。牛津测试公司的客户几乎包括世界所有著名博物馆和拍卖公司, 测试结果可以作为法院用证据。这有一个我亲历的例子,嘉士德在北京展览他们的拍品时,国内一个有名专家认为一件瓷器是仿品,论述若干点。嘉士德的人微笑着回答,先生,你的观点很好,可这件东西是科技测试证明了的真品。一句多余的话都没啦。发达国家也对科学测试持怀疑态度吗?不,科学测试是第一位的。当然,科学是不但完善和发展的。其实, 他们一刻也没停止发展新技术, 这不,西澳大利亚大学正在和英国,日本的相关机构合作发展“瓷器指纹”技术。从实际情况看,国内有好得多的条件开发这项技术,可能是我们有许多权威吧,不需科技方法. 以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谱仪为例,就目前的检测方法论,已是分子水平,现在需要完善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窑口标准品库数据的建立。事实上, 对于历史上窑口较单一,烧造时间较短暂且已经获得可靠出土瓷片的瓷器,如汝瓷,官瓷,一些青铜器,这个方法可以达到完全鉴定真伪的程度。仿造要达到釉中各种成分级各种成分比例同真品一致几乎不可能。大卫德基金会对他们的中国瓷器藏品科技档案就是用这个方法建立的. 在此,不是否定专家的作用,但任何专家必需尊重科学。对一个器物,专家的结论可能不同,但科学结果只有一个。

刚刚看完[大国崛起],其实大国崛起史就是制度创新和科学进步史。 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科学,没有独立思想,这个民族只能永远落后。过去世界是那么残酷,现实世界就这么残酷,未来世界将还是这么的残酷。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