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宁坤的自传比他翻译的著作更引人入胜 (ZT: 燕京末日)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Nixrreg 于 2006-11-14, 22:28:48:

巫的自传反映了他们那一代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思想轨迹和遭遇。1951年,新中国成立伊始,祖国在召唤,巫放放弃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的博士学位,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任燕大英语教授。以后的岁月里,巫的经历在西方人(包括港、澳、台)看来匪夷所思,因此成为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的西方媒体的素材。

然而跟敌视祖国的异类吴泓达不同,巫的底线也就是诉说、揭露他和其他知识分子的遭遇的不幸。文革后期,这样的伤痕文学比比皆是。巫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不公正的遭遇。巫90年代回到美国。

巫50年代翻译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在中国流传了半个世纪。近40年后,巫宁坤重新写了长序。巫在序言中称,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传记。它所塑造的白求恩不是一个钢筋铁骨的传奇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凡人。他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那条道路的终点,树立着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

50年代回国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都出身于旧社会,经历了社会变化的巨大反差(或称休克)。为什么有的人如钱学森之流强烈认同新中国;而有的人则对新中国始终耿耿于怀。是不是跟童年、青少年的生活有关?诸位在坛,如果设身处地,诸位会是那一类人呢?


巫宁坤:燕京末日
http://blog.bcchinese.net/sltao/articles/71310.aspx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