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上海一医院心肺移植手术疑云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michiko 于 2006-10-23, 17:18:11:

一个被医院供养的病人
一台争抢主刀者的手术
上海一医院心肺移植手术疑云

2006-10-24

  上海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她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接受东方医院的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上海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争称是手术的实施方,双方医生则争称自己为手术的主刀者,分别发表论文,论文的差异巨大。

  核心提示

  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

  一位对徐小平手术有所了解的心外科医生说,“如果她当时真是一个濒死的病人,手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术后也不可能存活这么久。”中国政法大学卓小勤在分析了徐的病史、病例资料后指出:“这很可能就是一场试验。”

  “这不是一份合格的协议书,太简单,太模糊。”一位著名的医学伦理研究者看过手术协议书后说,“这么高风险的手术,要签很复杂的手术协议,按照国际规则,起码要签下13页之多的知情同意书。”

  一位医生在认真阅读过两篇论文后做出推断,“那只能是陈锁成先为徐小平做了一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然后由刘中民再重新拆开将刚刚放进去替换成功的异体心肺取出,按照他自己论文中的程序,在徐小平身上重新做了一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中国心肺移植手术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处出租房里,居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家5口人来自江苏北部乡下。女主人叫徐小平,男主人李洪往,3个女儿。他们不用做工,其实女主人根本没有了劳动的能力,男主人识字之少近乎文盲,在大上海难有挣钱养家之处。

  “我们全家靠东方医院给钱生活,”女主人说,“还有我要吃的药物,发病时的治疗,都要靠医院提供。”徐小平考量眼下全家人的处境:离开东方医院这棵“大树”,5口人在大上海无立锥之地。

  东方医院在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北侧,全称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二级甲等,院长刘中民。

  徐小平说,正是刘中民做主为这户苏北农民家庭提供了生活来源。但徐家的一日三餐并不是免费得来的。“医院需要我做宣传时,我必须出场。”她多次参加了东方医院的宣传活动,向媒体、公众说自己是在东方医院做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仍然健康活着,“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到医院做同样的手术”。

  徐小平的手术已经完成3年,据称是中国这项手术存活时间最长的人。“她之所以能存活时间那么长,和她的身体素质较好有关。”

  一位对徐小平手术有所了解、不愿透露姓名的心外科医生说,“如果她当时真是一个濒死的病人,手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术后也不可能存活这么久。”

  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在分析了徐的病史、病例资料后指出:“这很可能就是一场试验。”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徐的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不方便说什么。”

  全世界范围内

  都是不成熟的技术

  全世界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在1968年完成,但其至今仍然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在中国,迄今有报道的仅十多例,而存活超过100天的微乎其微。除非很有钱,才会有人花数十万元、上百万元换取有限的生命。”一位在自称欧洲最好的心脏中心学习过的中国医生说,“我曾经准备了4个病人,向德国心脏中心的翁渝国医生寻求帮助,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或者由他操刀。”但是,据这位中国医生透露,翁渝国拒绝了他的求助,并告诉他:“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不要做。”

  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设立了中德心脏中心,都是与德国心脏中心合作的,翁是这个中心的副院长。两家医院因一个人而连接在一起,此人就是翁渝国。在记者对徐小平等几项手术的采访中发现,有证据表明德籍华裔医生翁渝国参与了这些手术。而且,上海、北京、西安、昆明、哈尔滨、镇江、徐州、长春、厦门等城市的医院都有与德国心脏中心合作的中德心脏中心。

  卖猪肉的农妇

  成了鼓舞人心的样本 

  徐小平多次作为医疗技术的成功典范去做宣传,但她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她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能干,就像残废一样。”想起这个手术,她觉得有种受骗的感觉,“如果当初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不会做这个手术。”

  由于惧怕病情,再加上可以免去巨额手术费,徐小平夫妇决定做这个手术。

  2003年7月24日,徐小平的手术在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当时给我做手术的有翁渝国教授、刘中民院长和陈锁成。”

  陈凤英死在手术台上后不久,徐小平第一次到了上海。“我手术三个多月后,陈锁成说把我带到上海去转转,就到了浦东新区东方医院13楼。”她说,这一次在上海待了半个月,还去了东方明珠,有很多记者采访,“东方医院给了我1000块钱,听说给镇江医院的更多”。

  在徐小平手术后一周年那天,李洪往曾跟医院签下另外一份协议,“医院出面联系新闻媒体,帮助捐款,必要时医院帮助解决部分经费;医院帮助徐小平开一小店,做生意;医院给徐小平住房两间。”除以上条件外,还“临时补贴徐小平2000元生活费,三个小孩转学到镇江上学”。徐小平说,医院答应除此之外还给 10万元钱,但在字条上没有提及。

  与镇江方面决裂

  投靠东方医院

  不久,徐小平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的裂痕因为一些没有兑现的承诺出现了。

  在2003年7月24日为徐小平做手术前,刘中民曾给过他一张名片,“他说有什么困难镇江解决不了的,可以到东方医院找他。我打电话过去,他真的在”。

  得到允诺的“丰厚条件”后,徐小平和家人在手术两周年前一起到了上海,“没有再回去过”。到上海不久,东方医院为她举行了“换心肺后的两周岁生日”,另外两位做过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病人也参加了这一生日会,院长刘中民还带着她们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上海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徐小平说,东方医院在上海浦东的一个镇上给她们租了一处房子,把她的三个女儿安排进了镇上的小学,每个月给她提供药品和2000元生活费。这笔钱,东方医院给得很准时。

  可是,徐小平觉得上海的消费太高了,“我们每个月吃的最起码2000块钱,我天天都要吃好的,牛奶、水果什么的,还有水电费,这2000块加上我老公在橡胶厂打工的500块,省一点就刚好够用。”

  一台手术两篇不同论文

  谁在造假

  供职两家医院,陈锁成和刘中民分别作为第一作者以徐小平的手术为内容写了论文,先后发表在2004年3月的《江苏医药》和2004年4月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同一台手术,两篇论文却有诸多差异,最大的是对术前检查的描述,陈文写的是“房间隔缺损4.0厘米”,而刘文则写“房间隔缺损2.3毫米”。一位胸心外科的老医生告诉记者,“房间隔缺损2.3毫米”不是严重的病症,“9毫米之内都没有什么症状,不可能引起爱森曼格,开刀都不用开。”即便是笔误,“2.3厘米的房缺按常规也不会在33岁的年龄引起爱森曼格”。

  同一台手术,两篇论文术前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结果都差别巨大。一位医生在认真阅读过两篇论文后做出推断,“那只能是陈锁成先为徐小平做了一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然后由刘中民再重新拆开将刚刚放进去替换成功的异体心肺取出,按照他自己论文中的程序,在徐小平身上重新做了一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两者必定存在一个是学术造假,一个病人怎么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在两家医院接受同样的手术呢?”卫生部首席法律顾问、著名卫生法学专家卓小勤说,“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看,徐小平的手术是在镇江医院进行的,主刀的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即那个徐小平见过的德籍医生翁渝国,而非刘中民和陈锁成”。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06-10/24/content_1433970.htm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