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改几个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qtl 于 2006-09-05, 07:48:24:

回答: 纽约客文章读后感兼谈科学家的文科传记 由 qtl 于 2006-09-05, 03:04:10:

纽约客文章读后感兼谈科学家传记
2002年我还在英国,寄居在当地的一个房东家里。一天,房东携女友回来,其女友兴奋地大谈刚看过的一部电影,A Beautiful Mind,如何的好,如何的令人感动。房东在一旁附和,说女友中间数次流下眼泪云云。
我历来不看好非科学家本人写的科学家的传记,更不用说擅长煽情的好莱坞写手了。因此我当时就不客气地给他们泼了几瓢凉水,ABM就此再也没被提起过。
我不喜欢此类传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傻们并不了解科学家们的心——就好比他们通常不理解作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否受到离心力一样。文傻们为了一个他们所理解的,实际上虚幻的东西,极尽文笔曲折之能事。简化看来,这样的文章中,实在的只有被当作弹药的感情,目的只是去征服一干无知的读者罢了。外国的作家们俺不知道,中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徐迟,一本《歌德巴赫猜想》不知耽误了多少人。
现实中科学家的传记多属此类,因此于我而言多不可看。实际上,如果真对某个科学家感兴趣,那么他们的成就就是再美不过的Mind。
纽约客有关庞加莱猜想的文章最初我是从新语丝连接过去看的,一口气读完,颇花了不少时间。主要也因为我对最近沸沸扬扬的庞氏猜想感兴趣。如今很多天已经过去了,我越来越发现这篇文章有捉摸头——它一遍一遍地从不知什么地方泛起来折磨我的胃。一件数学史上的大事被写成廉价的琼瑶、金庸肥皂剧:大侠裴瑞尔曼氏,神龙见首不见尾;少侠田刚氏,裴氏的曾经同事;反派一号丘成桐,贪功算计,甚至还不避讳自己是中国人。另外还有许多侠客被用来加强这种正派与反派的印象。
知道纽约客文章和ABM的作者属于同一个人则是看完这篇文章以后的事。我甚至还把那部电影下载来看了一遍,还包括ABM的影评和书评。结果如我所料,评论中的赞誉与批评同样尖锐。知道纽约客杂志的类型又是更后来的事,喜欢征服的Nasar氏显然不适合做报道。
——我宁愿从来没看过Nasar氏及其有关的文章。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