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大学教师出自本校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IhopeIamwrong 于 2006-08-27, 22:18:33:

6成大学教师出自本校
北京晨报 | 2006-08-28 11:34:54
调查

●大陆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

顾海兵等学者以23所知名高校的财经类院系的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不包括兼职教授、职员工人等),对高校教师的来源进行了调查。这其中大陆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香港地区及国外高校6所,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调查显示,17所大陆高校共调查教师987人,其中有604人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这个比例占所有教师的62%。只有300名教师就职的学校与他曾经就读的学校并不一致,这一比例只占30%(见右侧饼状图)。

具体来说,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80%的教师毕业于本院,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71%的教师毕业于本院;64%的北大经济学院教师和53%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毕业于本院。

●海外高校:4名校均无留校教师

同时,顾海兵等还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在伦敦经济学院、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4所大学经济学系上百名教师中,没有一位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在本系取得的,也就是说,4校中没有出现在本校完成学业后直接任教的现象,特别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校,86%的教师从未在该校就读。而在哈佛大学经济学院47名教师中,只有1人最高学历学校是哈佛大学。

顾海兵说,对比国内外高校,大陆高校教师的近亲繁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根据数据计算,平均高近5倍,部分国内外高校甚至相差11倍,国内近亲繁殖程度最低的也比国外最高的要高44%。

他表示,从比较中可以发现,国外教师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比国内教师更为丰富。国外一流经济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工作变动比国内频繁得多。并且,这些一流院系的教师很多是外籍人士,在耶鲁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都能发现华人经济学家的身影。

分析

●“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作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记者,在他所任职的人大法学院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本院毕业的。他说,从学术的发展、事业的开拓来讲,肯定是不同背景的教师更有利学术交流。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还存在着留校的做法,首先是学校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优秀的学生总想自己留下,从导师的角度讲,把弟子留在跟前,办起事儿来更方便,对自己当然更有利;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留在导师身边,凡事都有人“照应”。杨建顺认为,形成中国“学术近亲繁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形成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

顾海兵认为,高校学术近亲繁殖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大陆的高校还是一个行政化的大学,行政化大学的层层领导是以追求自己的小圈子利益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学术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教授都希望用自己的人,扩大自己地位影响,因此会出现“近亲繁殖”。

●尖子生选择余地很小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大学校长也都明确反对“学术近亲繁殖”,但在很多校长,尤其是一流学校的校长看来,“尖子生留校”实在是无奈之举。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因为中国不像美国,没有一批水平相当的、最优秀的高校,“因此我们的博士后、博士毕业后,留在国内高校选择余地很少,你说能去哪儿?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但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清华北大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是一流的,因此让自己的毕业生留校任教,很难说比聘请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任教贡献更大。而且,自己的毕业生虽然在个体上可能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水平高,但放在近亲繁殖的氛围中,其整体合力未见得就大。反过来,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水平可能在个体上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己的毕业生低,但在非近亲繁殖的氛围中,其整体合力未见得就小。

观点

●赞成 师徒传承会让学术更稳定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对记者说:“不能在所有的学科都照搬国外的做法,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师徒传授也是必要的。”王博教授本人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生,他说北大哲学系很多教师都是这样留下的。“师徒传授一直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传统,这种方式有自身的优点,它使得每一种研究都有着清楚的学术传承。另外,学术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各地的传统不同,规则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同。优秀的学生留下来与老师一起研究,可以让学术更为稳定,更利于一学派的自身发展。比如在哲学圈中形成的‘北大学派’,就得益于北大稳定的研究者。同时,师徒研究可以形成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使得工作氛围更好。”

●反对 近亲繁殖导致创造力低下

顾海兵告诉记者,研究学术近亲繁殖的最大背景是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非常滞后于投入,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大学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近亲繁殖。

他表示:“一个社会组织,如果要充满活力,要不断创新,也就不能搞近亲繁殖,应该是五湖四海,应该是多样化。”就高等学校来说,如果要成为一流大学,本校毕业的学生或研究生是不应该直接或一直留在本校做老师的。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中国高校近亲繁殖严重,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其近亲繁殖程度越是严重。

顾海兵说,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并决定本校培养的弟子不再直接留下来做老师。不过,依据目前的教师更新速度,估计10年内还不可能有根本改观。由于中国高校严重的近亲繁殖程度,其学术性、创新性、创造性之低下就是极其自然的。(记者 代小琳/文 王颖/摄)

专家建议

不允许博士后直接留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告诉记者,早在20多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建议,禁止博士后出站后在原来所在的科研院所工作,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何祚庥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严格地执行了此要求,到现在也不允许本院的博士后任职。但在很多高校中,“留校非常严重”。

学术近亲繁殖有什么问题?何祚庥说,如果一个研究团体有不同背景的人,就更有利于交流。“科学问题就是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

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看来,学术近亲繁殖让年轻学者无法有很大的空间去超越前辈。他用一句玩笑回答了“近亲繁殖”的危害性:“如果一个团队都是师生关系,老师的话你能不听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