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快递 : 河山:替“长江”教授们说几句公道话 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kangjia 于 2006-08-22, 20:41:27:

华夏快递 : 河山:替“长江”教授们说几句公道话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14663

·河 山·

开场白

近来,由于丘成桐先生指责北大在引进人才上做假,在中国的各种媒体及网上论坛上,北大及“长江”教授这些以往成功的代理词顿时变成了“老鼠过街”。

针对丘成桐先生似乎有点过激的指责,北大校方的几番公开解释却有些像过去的“某某日报”社论一样不得要领,激起了更多的愤怒及指责。密执安大学的张有学先生几天前以一个北大“长江”讲座教授的身份写了一篇短文,讲述了一些“长江”讲座教授的“辛酸”及感受。也许由于张先生的北大及“长江”讲座教授的背景,尽管他按照对“长江”讲座教授的规定,在北大每年工作两个月以上,他的短文也受到众多指责,他自己更被骂为“吸血鬼”。

本人与北大没任何瓜葛,也不是“长江”教授,但却要替大多数“长江”教授们说几句公道话。象许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里的华人教授一样,本人也被国内的大学及研究所的朋友同事联系过,去申请这杰出基金,那讲座教授。但都被我谢绝了,最明摆着的原因是我不可能按照明文规定地那样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或3个月,甚至1个月。当然,一开始别人会善意地告诉你:“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可不必在国内呆X个月”,“课可以集中起来上,你在美国可以‘遥控’国内的学生的研究”。但如果你坚持不愿违反规定,别人也会就此打住。当然,如果你水平特别高,有近期问鼎“弱陪儿”或“废儿子”奖的可能,也不排除别人会在你家门口搭一张床,直到你答应为止。

当然,近期问鼎“弱陪儿”或“废儿子”奖的华人教授毕竟少数,有此可能而又回去应聘的就更少。那么应聘回国的“长江”特聘教授及“长江”讲座教授都是什么人?为什么应聘回国的呢?国内的大学是否由此引进人才而受惠了呢?

三种“长江”教授

一般说来,有二种“长江”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及长江“讲座教授。但在此文,为方便讨论,我列出三种”长江“教授。

按照规定,“长江”特聘教授是全职位子,必须在应聘大学工作9个月以上。这些“长江”特聘教授中间,既有90年代早期回国在国内继续做得好的,也有在国外做了几年博士后赶上应聘的机会想回国自起炉灶独立干的,也有少数在国外已拿到永久教授回国应聘的。在我认识的直接从美国聘的”长江“特聘教授中,包括北大的,也许他们还拿着美国的护照或绿卡,也许他们的家庭还在美国,但他们本人都是辞掉国外的职务回国应聘的,也作了回国永久定居的打算。当然,在现在这次争议中,象这样按照规定办事的“长江”特聘教授不是,也不应是被指责的对象。我个人的印象是大多数“长江”特聘教授,包括北大的,是符合规定的。即使参照网上公布的北大的有“问题”的“长江”特聘教授,我的这一印象也似乎是对的。

既然按照规定办事的“长江”特聘教授是主流,那么我就先谈谈他们。作为学者及科学家,这个群体的总体水平是很好的,一般说来,他们比国内同行更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有更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抱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刻苦。当然,例外也有,就象国内培养的也有很优秀的一样,从国外特聘的也不是个个都会成功,毕竟有些在国外时没独立领导过一个实验室。然而,这个群体的总体实力是必须肯定的。实际上,这个群体已经在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他们的作用在未来会更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中国科研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回国工作,特聘教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据我所知,近期即将去清华大学就职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就是拒绝了美国及加拿大众多一流大学的助教授位子(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总之,特聘教授这个群体的出现及壮大对中国的科学研究以及大学教育是一件万幸的事,是国家教委过去若干年来可以称道的一项政策。

现在谈谈另一类不应该有争议的“长江”教授,即“长江”讲座教授。“长江”讲座教授的工作时间上的要求较松,一般在应聘大学每年工作不少于2个月。“长江”讲座教授一般都在美国及其它外国大学有固定永久的教授位置,学术上大多都有建树,大多数都比“长江”特聘教授资历老。他们在短期内都不准备离开国外大学的教授位置,对应聘大学来讲,他们更象客人,实际上叫客座教授更恰当。我认识的“长江”讲座教授中,大多也都按照规章在应聘大学呆够2个月或更长。前面提到的张有学先生即是在北大应聘的“长江”讲座教授,从他的文中可以看出他也是按照规章办事的。这些人对应聘大学来说,真是赚大发了。2个月内,要给研究生开课,给系里及其它院校开讲座,还没准要在自己的论文上挂上应聘大学的名。而应聘大学只支付2千来美元的总工资。这些“长江”讲座教授对提高应聘大学的科学研究及研究生的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类”长江“教授应该是这次争议的焦点,即有”问题“的”长江“特聘教授。他们是”长江“特聘教授因为按照规定他们是全职,可问题就出在这全职上。他们在国外大学的情况基本上与前面提到的”长江“讲座教授一样,不同的是,有”问题“的”长江“特聘教授有两个全职位置,每年应找出18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国外大学也要求其全职教授在学校工作9个月以上。所以,不用丘成桐先生这样的数学脑瓜,也能看出其中的假。当然,除非是赶上学术休假,或请长假,有”问题“的”长江“特聘教授们只能减少在国内应聘大学的时间。

真正的问题在那儿呢?是他们在国内应聘的大学拿了过多的工资?是他们对应聘大学没做贡献?我说都不是。一年的”长江“特聘教授工资大约十几万人民币,如果他们能在应聘大学工作三个月,也算公平。以他们的学术造诣,在应聘大学工作三个月也算是对应聘大学做了贡献。问题是,他们没按照规定办事,做假了!虽然现在国内做假的很多,但人们还不愿看到北大及学术界跟着做假。这也许是各种媒体及网上论坛上剧烈反应的原因之一。我只是感到媒体及论坛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骂,对大多数按照规定办事的”长江“教授们不公平。

最后让我们来简短地谈谈为什么这些学者回国应聘,即动机问题。一般说来,应聘人的动机是不应该提的问题。但”长江“教授的回国动机在各种媒体及网上论坛的大骂中频繁出现。以国内现在的世风,猜测最多的动机当然是钱了。但我觉得,除了那拿“百万”的“长江”教授有此嫌疑,钱是最不相关的动机。名?有一些,但也无可厚非。我知道的“长江”教授中,更多的是想帮母校,国内的科研及教育出把力。例如前面提到的张有学先生。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一些张先生过去为促进国内的科研所无偿做的一些事,说他应聘北大是为了“吸”国内的血,真是太有点“小人之心”了。

对绝大多数在国外有固定位置的学者,每年在中国工作两,三个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抛开家庭不算,在美国的实验室,研究生怎么办?在美国的课题项目怎么办?夏天的3个月对美国大学的教授们是做研究及学术交流的黄金时间,接连两,三年把夏天花在中国,对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是很冒险的。所以,能断然毅然地回国应聘”长江“教授,每年在中国的应聘大学工作两,三个月的,不论是有”问题“的,还是按照规定的,都是做出了许多个人的牺牲的。如果是为了那点钱或名,没有多少人会干的。

结束语

对按照规定的”长江“教授:你们是好样的。那天你们发现无法遵守关于”长江“教授的规定了,或辞去”长江“教授,或去校方及国家教委争取改变规定。

对有“问题”的”长江“教授:也许这一切都不是你们的错,也许一开始规定就不明确,也许是你们不想让招聘的人把你们家门前的草坪睡坏了,但规定就是规定。或辞去”长江“教授,或去校方及国家教委争取改变规定。

对校方及国家教委:基本政策是对的,但当务之急是严格地执行自己定下的规则,清理“门户”。以后不要鼓励,纵容他人犯规,由其是自己定下的规则。

让我们大家都遵守规则,中国的规则也是规则!

□ 读者投稿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